淮北市濉溪路小学教育集团围绕“求真、务实、高效”的教研主题,坚持面向全体打好基础,立足课堂,以研促教,以研兴教。学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立足校情、学情和师生实际,开展教研改革活动,持之以恒常抓教学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地制宜深化教研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教研工作氛围浓厚、成绩斐然。
2016年,全省“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学校《蜜蜂引路》等7节课荣获省级优课,涵盖了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思想与品德等学科。安徽省基础教育研究院“微课”评选,该校13位老师分别获得省一、二、三等奖。2016年淮北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淮北市濉溪路小学教育集团获得优秀组织奖,27位老师“微课”分获市一、二、三等奖。淮北市第六届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张晨曦老师执教的《吃饭有讲究》一课,获得市级一等奖,将参加省级的录像课评选活动。在市教育局团委组织的第三届少先队活动课集中展示活动中,马秀珍老师在命题微队会辅导展示评选中,荣获市级一等奖,将代表淮北市参加省级比赛。2016年全市首届“讯飞杯”中小学畅言系统应用能手评选活动,杜倩老师执教的《假如》一课荣获市级一等奖。
抓实教学常规打造高效课堂
以年级为单位,分单元备课,教师认真把握教材,研读教参,抓住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详案,教案设计力求适合同进度老师上课。每位教师在上课前对教案进行修改,加入自己对教案的理解设计,课后写出教学反思,统一实施“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集体备课制度。学校从教案次数、作业的设计、批改情况、学生的书写等方面,对教师日常教学做出规范性要求,教师认真对待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每月自觉接受学校检查抽查。
搭建成长舞台,砥砺真才实学。打造书香校园,建设学习型组织,举办“阅读之星”评选,进行读书竞赛活动,教师每人研读一本教学专著,并撰写读后感、教学案例和教研论文,着力提高教科研理论实践水平。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评比活动,举办校内、校际公开课和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比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水平。
深化课堂改革 改变教研模式
深化课程改革与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教研活动在“实”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活动采用集中与分散、集体学习与分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使教研活动丰富有效,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尽量做到每次每人都有意见或建议发表,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针对同一课内容,在其他班级进行研课、磨课,再在一起反复评课议课,指出执教老师课堂上优点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最后再上全校的教研公开观摩课。观课、研课在周四下午时间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使每次研课都能让老师从中有所学有所获。同时,每一位教师都熟读牢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丰富教研实践 提高教研水平
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各年级探讨本学期的班级教学改革活动。各学科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语文着重加强对一年级、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三至六年级主要以加强习作指导和作文讲评的研究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不搞花架子,做到“真实、有效”。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语文教师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富有感染力,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数学教师提炼自己的教学环节,让课堂教学更精准高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总结创新能力。
坚持集体学习研究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做法,引导每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研究任务,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修内容和专业发展成长计划,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开展课改研究活动。每周进行两节的教学研究活动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上好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新教师每人上一节汇报课、交流课。
重视教学质量的问效考评工作,认真做好教学的测评工作。各年级根据年级教学实际,及时检测,及时测评,及时反馈。日常作业尽可能布置教师自己设计的作业,多布置开放性的实践作业,在作业环节尽可能体现自主的特点,引导推动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