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谱写发展共赢新篇章——淮北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综述

2020年10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13/7/1 10:53

6月21日,由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江苏省投资协会、江苏苏商研究院联合全国29家省级江苏商会主办的“2013首届中国亲商大会暨苏商投资中国首选亲商城市颁奖典礼”在江苏省苏州市隆重举行。淮北市作为苏商投资中国首选10个亲商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城市)名列金榜。

这一荣誉,既是外来投资者对淮北投资环境的褒奖,更是淮北市各级党委政府建设精致淮北、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大招商、大发展的又一具体成果。

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

早在2006年3月,淮北市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每年都开展以“提升效能、提高执行力,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解放思想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淮北市还成立了市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

2008年,淮北市开展了“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跟踪帮扶重点困难企业,多措并举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2009年,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淮北市启动了“服务企业年”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市四大班子领导、县区、市直部门负责人以及普通工作人员,都主动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困,不遗余力地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2010年,淮北市把保持经济增长作为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10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企业145家。

在持续开展的“服务企业年”活动中,市纪委会同行政服务中心出台了《关于构建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的意见》。市纪委、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了“为重点工程和企业保平安”活动,建立经济发展环境涉法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市公安局等单位还专门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全天候服务企业。为健全融资机制,淮北市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暂行办法》《淮北市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奖励扶持办法》等制度,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几年的实践表明,“服务企业年”活动已经成为展示淮北市开放开明、宽容包容、开拓创新、致力发展形象的重要载体。

培育价值投资的市场环境

淮北市地处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历史悠久、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产业坚实、宜居宜业,是中国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承东接西的桥头堡。

淮北市着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自2007年以来的五年间,淮北市先后完成新东外环、南湖路、张寨路、长山南路、人民路东延段等城市主次干道的建设。

2012年底,泗许高速公路淮北段正式建成通车,纵横交错、方便快捷的城区道路路网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在淮北,6个省级开发区和10个工业集中区,为外来投资企业投资兴业搭建了良好平台。市开发区新区、烈山经济开发区,成为工业新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濉溪经济开发区,打造成铜铝深加工基地;临涣工业园,全国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全国一流的食品制造业基地;杜集经济开发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煤机制造业基地。

淮北市资源丰富,产业坚实,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食品工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煤炭资源储量达350亿吨,年产原煤5000万吨以上,是中国的能源基地、华东动力之乡。全市拥有规模企业632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15家,亿元企业320家,已形成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食品、纺织服装、陶瓷建材等6大主导产业。

依托资源和市场优势,淮北市重点面向长三角地区开展区域招商联络,围绕煤电、煤化工等六大主导产业,注重引进产业龙头项目、关联配套项目及产业集群项目。同时,淮北市主动与全国知名民企衔接沟通,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重点瞄准和盯住2012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着力引进投资体量大、技术水平高、环境污染小、牵动能力强的优势项目。今年前4个月,淮北市共签约合同项目43个,总投资额257.9亿元。

创造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2009年12月7日,从浙江来淮北经商的陈先生价值十多万元的手机遗忘在出租车上。这部手机不仅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手机内存有800多个重要客户的信息及其他商业信息资料,手机丢失将给他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经过公安部门和出租车公司的帮助,陈先生拿到了遗失的手机。他连声称赞:“淮北人好,淮北的投资环境好!”作为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资源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经过18年的持续创建,淮北的城市形象实现了根本转变,城市更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展现出和谐共进、文明发展的新形象,走出了一条煤炭资源型城市抓文明创建、促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市委、市政府把全市人民文明素质、道德素质的提升作为主线,贯穿于文明创建的全过程。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事迹”“感动淮北十佳人物”“淮北市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弘扬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家园的氛围日渐浓厚。目前,在中央文明办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淮北市上榜“中国好人”100人,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近年来,淮北市还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安徽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这一切,都让外来企业家们倍感温馨。

营造最具活力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淮北市紧紧围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扎实开展“转型发展攻坚年”活动,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提速度、惠民生保稳定。“十二五”开局之年,淮北市提出了打造煤电化、非煤产业两个千亿板块的目标,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和绿色环保节能产业。

今年以来,针对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煤炭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的不利形势,淮北市积极开展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干部帮联企业和评议百名科(处)长“三大行动”,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筛选一批影响大、牵动力强的项目,由市级领导联系包保,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观摩,高位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干部帮联企业、打造精良产业”行动,优选近千家企业与市领导和各县区、市直部门、驻淮北单位等结成帮联对子,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在全市开展民主评议百名科(处)长活动,组织企业和社会各界代表对全市党政群机关、公共服务单位和128名科(处)长进行民主评议,着力解决“庸、懒、散、软”等问题。“三大行动”的组织开展,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促进了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未来五年,是淮北全面转型的加速期,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更是大有可为的黄金期。

全市上下正以建设“精致淮北”为目标,努力建设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产业精良之淮北,人文荟萃、特色彰显的文化精深之淮北,山清水秀、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精美之淮北,干群齐心、用心做事的作风精细之淮北。投资淮北,融入淮北,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首选。而淮北也正张开热情的双臂,欢迎四海宾客在这片热土上创业、兴业,谱写发展共赢的崭新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