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两万余岗位亮相四川医科大学“双选会” 每名毕业生至少五选一

2020年10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新闻网 2015/11/23

双选会现场

昨(21)日,四川医科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在泸州市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举行。这是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后举行的首场“双选会”,3764名毕业生,7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20000余个工作岗位,供需比约为1:5.3,涵盖医疗、法律、保险、预防、营销、制药、服务等多个行业。  407名研究生、2845名本科生、512名专科生在两万多个岗位面前,每名毕业生至少有五个岗位可以选择。

为纳贤才 不惜重金

记者在现场看到,发宣传单、张贴医院简介、扫微信二维码……不少用人单位为了给求职者提供更多的信息,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前来招聘英才的单位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新疆、陕西、云南、重庆等,既有卫生计生、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也有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岗位细分,适合不同专业、层次的毕业生选择。不少用人单位组团前来招聘英才,直接在四川医科大学内设置考点,通过笔试、面试后直接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

为了招纳贤才,不少单位抛出“橄榄枝”,承诺提供外出学习机会、解决居住问题等优厚条件。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连续几年来双选会的现场,对博士提供20万元的安家费,硕士提供8万元安家费,每月给予岗位激励津贴、电话费补助等。“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也重视人才,有机会公费出国学习,带薪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该医院负责招聘的一位老师称。

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对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护理本科、医学影像等专业的人才比较紧缺,也给就业者提供很好平台。招聘会开始半个多小时,就有20多人投递了简历,有意向的有7、8个左右,他们看重学历和专业,在面试过程中,也会考察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面对就业 理性选择

对于就业的选择,求职者也是十分的理性。“我是泸州人,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学方向研究生,明年就毕业了。”在泸州市人民医院的招聘桌前,刘丽慎重地投递了简历。刘丽不仅是研究生学历,还在2014年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条件相对更好。在这次双选会上,她向市中医院、市人医两家医院投了简历。“也有单位在我们学校要人,但我还是想回来工作,这次专门参加双选会,寻找更多的机会。”刘丽说。

学子查看岗位

和刘丽一样,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针灸学校等毕业的大学生,也参加了四川医科大学的双选会,他们把求职的目光,更多投向家乡的单位。“泸州的医疗资源丰富,就业空间大,而且也方便照顾父母。”胡同学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用人单位,也比较倾向本地学生。来自凉山州等地方的医疗单位,前去递交简历的,多数为当地的毕业生。我市某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有几名外地学生符合医院要求,学生也愿意来,但最后医院还是放弃了,选择泸州籍的毕业生。“要培养一名成熟医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家在外地,流动性大,留不住人。”该负责人称。

机会很多 感觉无压力

今年“双选会”提供大量岗位,涵盖的范围较广,前来应聘的学生表示,选择的范围广,就业形势好。护理专业毕业的曾薛蒙向四川医科大学的两家附属医院投递了简历:“今天举办的‘双选会’来的单位特别多,感觉机会很多,选择空间也很广,让我们就业完全无压力。”护理专业毕业的男生刘西焱去了几家医院投简历,比同班女生更受欢迎。“整个年级就只有20个男生,心里有很大的落差。今天到现场求职,男护士比女护士受欢迎,优越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刘西焱说。

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罗同学也是明年毕业,他说,川内任何地方工作都可以接受。但他走了一圈后,坚定了考研究生的想法。“本科生的压力还是比较大,我们中西医结合专业,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医院岗位多,如果研究生毕业,就业的机会可能会更多。今天来的单位多,或许是学校更名后,各方面更加完善。”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前几天他们去了重庆医科大学双选会,投简历的比往年多了,尤其是临床为主,研究生都有好几个。“我们院长和不少骨干都是四川医科大学毕业的,这里的学生比较优秀,希望更多的研究生来我们医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