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委编办探索岗位编制适度分离工作侧记
近年来,各行业各领域特别是基层一线对干部人才需求增多,编制总量供给有限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怎样才能更好地拓宽聚才渠道、服务基层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破解人才引得进、下得去、用得好的难题?市委编办积极探索岗位与编制适度分离的做法,推进干部人才合理流动。目前,全市10多个行业(系统)的4000余名干部人才实施了岗编分离,既落实了从严控制编制数量总量的要求,又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干部人才就保障到哪个阶段的良好局面。
聚焦基层所需让人才“引得进”
追着问题走,围着难点转。创新,必须打破瓶颈障碍。市委编办首先将着力点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推进岗编分离工作。
“岗编分离”,就是对岗位与编制适度进行分离管理,即在基层部分行业实行编制集中管理、编制放在县级部门,按编制总量设岗、岗位放在基层单位,干部人才下沉到基屋一线、由基层单位考核。
立足经济发展重心,汇聚紧缺急需人才。岗编适度分离,推动了一批视野开阔、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优秀人才到重点领域干事创业。今年4月,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正式挂牌成立。为满足发展需要,市委编办随即在自贸区实施人才岗编适度分离举措,实行编制在上级部门、人员在自贸区工作。21个省市垂直管理部门、区级部门122项行政审批事项入驻行政审批局,市区两级50余名优秀人才派驻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金融、创新型科技、管理等窗口。选派153人到泸州国家高新区、长江经济开发区、酒业园区、航空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工作,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强劲活力。
与此同时,我市在教育卫生行业实施岗编分离新举措。通过实施县乡编制资源统筹,切实破解了基层,特别是乡镇(社区)教育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
乡镇中小学校教师实行“县管校聘”,将教师和校长从“学校人”改变为“系统人”,由区县教育局统一招聘,学校按专业需求自主聘任。专业教师实施“走教”机制,泸县推行分片承包责任制,23名体音美专业教师,编制保留在县教育局,承担了58所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任务,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多学校。
全市通过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创新,整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医联体管理模式,县级医院统筹管理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1795名,实行编制在区县级医院、人员在乡镇(社区)卫生机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龙马潭区建立了区、镇街、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区级医院根据基层实际,选拔医疗专家下派镇街、社区卫生院开展为期一年以上的“支医”行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花最少的钱享受更优质的专家服务。
创新政策制度让人才“下得去”
只有切实解决下基层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变“要我去”为“我要去”。
针对过去“乡镇有责无权、管事不管人”的问题,全市整合区县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编制1023名,在乡镇设置农业、林业、水利等派驻工作站;统筹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全市从县级安全生产监管、渡口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机构选派216人到乡镇;充实社会保险、环境保护、户政管理等社会管理服务力量,全市各区县相关部门共选派840余人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
干部人才向基层流动,需要创新政策制度、需要完善激励措施。
完善政策规定,让更多人才下基层。市委编办印发《实行岗位与编制适度分离促进干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通知》,加强了对岗编分离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日常管理、考核晋升、经费保障、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健全完善干部人才服务基层机制。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告中,事先明确人员的编制所在单位及岗位服务处所。在评聘行业职称和职级晋升时,将派驻基层工作经历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落实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要求城镇中小学校任职满9年的校长和教师,应进行服务期限不少于3年的交流轮岗,重点向乡村和薄弱学校流动。选派有经验的城镇学校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定期到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民族地区进行“三区支教”。
通过制定岗位与编制适度分离促进干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基层干部奋发有为二十条措施等配套制度,既强化保障措施,引导人才“愿意去”,又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人才“主动去”。如在配套制度中规定,提高县级派驻乡镇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为派驻乡镇事业单位人员设置专业技术八级岗位200多个,推动机关干部主动到基层挂职任职、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医支教。
拓宽创业舞台让人才“用得好”
给想干事的人机会、给能干事的人平台、给干得成事的人地位。泸州的口号很响亮、措施很务实。
岗编适度分离,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拓宽干部人才干事创业舞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了新的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在岗编适度分离政策引领下,全市424名机关事业干部人才奔赴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同城岗编适度分离,各级各部门选派300名人才组建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招商队伍,推进了自贸区的快速发展。派驻基层干部人才在服务中心、服务一线的实践中锻炼了才干、锤炼了品格,加深了对基层一线的了解,增进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为全市长远发展储备了一大批可靠的后备力量。
落实在基层,落实靠基层。岗编适度分离工作实施以来,一大批干部人才主动到基层一线,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等工作,零距离服务基层群众,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力增强了服务基层能力,增进了人民群众福祉,提升了政府形象和口碑,群众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