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9泸州市人大常委会答卷丨不负重托 以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2020年10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新闻网 2020/1/14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综述

回望2019年,翻开市人大常委会的履职日志,呈现出一份收获满满的答卷:全年颁布地方性法规1部,作出决议决定7项,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9项,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研75次,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99件,任免国家工作人员76人次,全面完成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期待和重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大局、依法履职,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走过了春华秋实的一年。

推动市委决策部署 迈出新步伐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贴时代要求,强化行动自觉,主动从全市经济社会大局出发开展工作,做到了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的有机统一。

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确定的60项工作议题,涉及开放引领6项、产业升级15项、城市提质8项、乡村振兴7项、民生改善13项、生态环保11项,聚焦有压力的指标、有阻力的项目、有困难的工作,立足人大职责,贡献了智慧力量。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主动作为,深入联系项目和企业开展检查督导200余次,帮助解决问题190余个,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在机构改革期间及时就行政机关法定职责调整问题作出决定,确保工作不断档、责任不缺位;支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加强对代表选举等工作的指导,确保依法依规推进。规范开展人事任免工作,对9名国家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调研测评,切实强化任后监督。

加强法治建设 推出新举措

地方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推动依法治市的基础。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从厘清城区山体保护管理职责、保护城区山体自然生态着手,制定出台《泸州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明确将忠山、老鹰山、学士山等临江山体纳入专项规划予以保护,为打造“水绕山环、城景相映”的城市风貌提供有力法制保障。围绕《泸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家安全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检查,为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市人大常委会将宪法列入常委会会前学法、主任学习会和人大代表培训重要内容,对各级人大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宪法作出全面部署;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工作人员、人大干部宪法“集中宣誓、专题培训、考试测评”三大活动,推动宪法学习成为必修课;以“12·4”国家宪法日为契机,组织开展“我与宪法同行”“人大代表宣讲宪法”“万人诵读宪法”等活动,推动宪法精神入心入脑。

为强化司法监督,市人大常委会针对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案件跨区域特点,提出“建立健全跨省、跨地区协作机制”等审议意见;跟踪调研诉源治理,促进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实质化运行的实施方案(试行)》,全市诉讼总量增幅回落到5%以内;跟踪调研出庭应诉,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监督的意见(试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88%,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创新监督方式 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大监督寓于全市发展大局,围绕市委“六大攻坚行动”,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推动工作落实。

——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经济运行抓监督。建成全市上下“一张网”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促进有关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预算审查刚性约束。坚持审议报告和调研督导并重,调研督导高铁建设等重点项目,针对性提出“高标准做好铁路建设规划”等建议。加强审计监督,督促有关部门整改问题118个、建立健全制度机制50余项。组织川南经济区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依托自贸试验区推进川南经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提出调整自贸试验区财政管理体制、支持地方设立综合保税区等建议。专题调研乡村振兴机制创新、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促进泸州市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聚焦生态环境,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监督。去年暗访检查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23处,采取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听取审议环保专项报告等方式强化跟踪问效,促进泸州港雨污分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得到整治。

——回应群众关切,抓好热点难点监督。围绕“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等问题开展学前教育专题询问,督促市政府制定落实整改措施。着眼改善居住条件,跟踪调研老旧小区住宅电梯增设情况,提出的放宽审批条件、优化审批流程等建议被市政府认真落实。聚焦老有所养开展调研,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泸州市加快打造川南区域健康养老中心。聚焦病有所医,深入调研全民预防保健和医疗保障工作,提出规范体检项目、强化健康管理等建议,促进有关部门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按规定纳入报销。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扎实开展《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和扶贫项目调研督导,为全市全面脱贫提供支持;加强对政府专项债务资金使用、乡镇财政运行等工作的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加强安全生产监督,视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监督,增强群众安全感。

激发代表履职 展现新作为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人大代表作为人大工作之基和活力之源,增添新措施、探索新方法,推动代表工作更加有活力。

在深化“脱贫攻坚——万名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常委会领导每人联系1个贫困村、2户以上贫困户和2名以上人大代表,每名人大代表联系1户以上贫困户,定期到一线访民情、进农家办实事,协调落实帮扶资金1.5亿元,建成一批高质量的产业基地,带动1.2万余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建设“三个平台”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建好常态化履职平台。全市巩固加强县区人大代表工作中心、镇街人大代表之家、村(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畅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利用阵地接待群众2.1万余人次,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突出问题9700余件次。建好信息化履职平台。去年,全市近万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代表履职网络信息平台发布信息3500余条、收集代表建议320余条。建好规范化履职平台。泸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机构名称、职责、数量“三统一”,形成了市县乡三级人大上下联动、纵向协同的工作格局。

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对泸县、江阳区分水岭镇、合江县原合江镇3个试点单位深入调研和指导,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顺利实施。目前,在试点单位表决实施的24个项目已完成18个,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代表400余次、代表走访群众1.4万余人次,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违法建设治理条例立法案例研究等工作受到省上表彰,“四讲四有”人大机关建设、立法后评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社会建设工作监督、监察司法工作监督、预算审查监督等工作在全省作交流经验。市人大常委会获全省人大系统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工作特等奖。

泸州日报记者 李瑞莉/文 牟科/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