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泸州突破进行时:山川竞秀 游纳溪觅仙踪

2020年10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新闻网 2014/12/10

今年7月,纳溪区将原“13431”发展战略调整为“13531”发展战略,即“坚持特色兴区一个主导,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做强做优500亿化工产业、200亿酒产业、100亿旅游产业、100亿林产业、100亿茶产业五大“百亿产业”,建成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纳溪临港产业园区、泸州化工园区、纳溪都市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区“三大园区”,打造一座泸州南部新城。

12月3日,由泸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市‘产业突破发展年’年终盘点”集中采访组走进纳溪区,对纳溪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教育民生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集中采访。采访组先后前往了泸州长江生态湿地新城、泸州河东幼儿园、纳溪区廉租住房小区、云溪温泉、竹韵公司、活之酿公司、纳贡酒庄和凤凰湖景区等地进行实地采访。

欢乐派水上乐园效果图

新城建设:泸州长江生态湿地新城打造川南标杆

汽车从泸州主城区出发,穿越长江大桥,往纳溪方向行驶,沿途就可以看见,泸州长江生态湿地新城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个大型的水上游乐中心已经在这里启动建设了。北至机场路、南联紫阳大道、西邻长江、东接宜泸渝高速公路的长江生态湿地新城正在逐渐呈现。

据介绍,2014年,纳溪区紧扣城市“变样”核心,推进了城市起步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坚持城市向东发展战略,统筹新城、老城、园区三大片区融合发展,以加快融入泸州核心城区,着力实现城市建设“一年起步、三年变样”。  

纳溪抢抓泸州建设“两江新城”契机,按照“向东对接、加快建设”的思路,充分借鉴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金镶玉”建设模式,启动了总体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纳溪区近30平方公里)的泸州长江湿地新城建设。规划形成“一带、一廊、四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带”为长江自然生态带,“一廊”为长江倒流河湿地公园生态廊道,“四组团”包括倒流河北部组团、倒流河南部组团、五顶山组团、邻玉组团。

长江生态湿地新城规划发展基于生态、资源考虑的旅游休闲业,发展基于低碳、环境考虑的商贸服务业,和基于生态、文化考虑的文化创意产业,目标是建设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生态型新型城镇化的标杆和典范,成为中西部地区以城市湿地为特色的产业分工合作、生活宜居休闲、功能复合互补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今年,长江生态湿地新城的建设项目共33个,计划总投资37.6亿元。启动了麒麟新城滨江路、308省道延伸段等5个续建项目,以及麒麟新城骨干道路、倒流河北部核心区道路、欢乐派水上公园等新建项目。今年的项目中,蓝安大道绿化提升项目、汽车城广场项目、纳溪中学人行天桥项目等7个项目预计年底能够完工。

2015年,长江生态湿地新城计划总投资36.4亿元,建设项目42个。

河东幼儿园

教育民生:泸州市河东幼儿园自制玩具彰显特色

纳溪区的一众幼儿园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泸州市河东幼儿园。始建于1957年河东幼儿园,有着50多年的办学历史。教师们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玩教具一直是河东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今年9月,搬迁至新校址后更是特色彰显,在自制玩教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幼儿园内走廊、楼道等区域设立了“纳溪一绝”、“好吃一条街”、“芭比时装店”“快乐分享吧”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区。走进河东幼儿园,铺面而来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随处可见的是色彩斑斓的自制玩教具,整个幼儿园以其独特的气息感染着人们。

据介绍,今年以来,纳溪区注重发展教育内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方面,成果初显,河东、东升、棉花坡幼儿园连连获奖;义务教育基础方面全面推开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群文阅读”和“特色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教育方面,今年本科硬上线774人(其中应届生560人),艺体文考双上线108人,共882人,创恢复高考以来纳溪最好水平;中职教育和民办教育也取得新进展,江南职中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汽车维修、服装实习实训等专业实训基地4个,化工职校引进500万元,与台湾上市公司涌德集团联合办学,开创校企合作新模式……

此外,办学条件方面,纳溪区启动了投资近1140万元一般性维修加固(含改扩建)项目32个,以保障校舍安全;河东幼儿园迁建工程和合面镇教师周转宿舍、合面中学综合楼建设、区幼儿园校舍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陆续竣工,护国小学大州驿校区教学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一系列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纳溪区还搭建起了教育助学捐款平台,今年接受社会各界教育助学捐款900万元,发放金额46.5万元。

泸州化工园区 施工现场

产业发展:泸州化工园区打造绿色循环型基地

走进泸州化工园区原料结构调整项目(煤气化)项目施工现场,大量大型机械有序地运作中,一个个大型的锅炉装置伫立眼前,一个在省内具有开拓意义的项目正在逐渐完成。这个项目将充分利用古叙矿区的煤炭资源,发展新型材料和精细化工等高端化工产品,形成从煤炭开采到煤气化再到下游功能性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回望整个泸州化工园区,一系列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项目都在有序完工。

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城区西南的泸州化工园区以永宁河为界,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主要依托泸天化,重点发展合成氨、硝基化工产业,西区依托泸州化工园区原料结构调整项目(煤气化项目),重点发展煤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延伸烯烃等下游产业链,聚集了泸天化、新火炬、西研院等一批全国著名的大中型化工企业、科研单位,形成了集科研、设计、生产、制造、综合服务等为一体的化学工业体系。

园区是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泸州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园区,也是泸州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化工产业核心区,旨在打造成为一个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的绿色循环型化工基地。

目前,园区已累计投入近17.5亿元实施新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入驻企业17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家,从业人员1.8万人。2014年,化工园区预计完成投资11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亿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