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纳溪“数字”与“数智”带来的“变”与“便”

2020年10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新闻网 2020/1/8

上午10点过,技术员杜世清正在办公室里忙着安装一台机器人。这台机器人是厂里新买回来的,因为订单量大,原有的一台已经不够用。

不远处的车间里,工人王跃会也在工位上忙碌着,她的任务是测试晶体外观。这天轮到她上白班,这段时间工作任务比较重,工人们每天两班倒,人歇机器不歇。

厂房走廊上,行政中心部总经理李强匆匆走过,他正在忙着公司年会的事情。今年厂里放假的时间比去年推后两天,要到农历腊月廿八,他得提前准备好让员工们团个年。

这天是2020年1月6日,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里,每个人都在忙碌着……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在泸州市纳溪区,包括明德亨在内的多家企业却渐入佳境。

在纳溪区数字经济发展局局长刘永强看来,这样的逆势发展,也正说明纳溪“数字经济”初见成效。

1月6日,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泸州基地里,工人正在组装机器人

“数字”带来的“变”

如果要总结纳溪的经济发展,“数字”这个词绝对值得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

在纳溪,“数字”有两层含义。从字面意义来看,“数字”是一个令纳溪人脸上有光的数据:11个一。

从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实现数字经济产业零的突破算起,仅仅两年时间,纳溪区已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及关联企业70家,拥有全国石英晶体谐振器行业第一条工业4.0智能化生产线——明德亨智慧工厂、全国第一个具有支持多协议能力的全开放视频终端接入平台——社会视频服务基地(电信魔镜基地)、全国第一个与“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并行的第三张视频监控网——“慧眼工程”、全国首家LED显示屏5G+工业4.0智能制造企业——四川凝彩电子公司等11个全国第一的企业(项目)。2019年,纳溪区数字经济及关联企业预计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亿元。

而这个“数字”的背后,便是它的另一层含义——“数智”,也就是5G+工业4.0。

在四川凝彩电子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通过电脑就能查看设备运行情况。5G+工业4.0投用后,生产工人可减少40%,产品合格率可提高到99.8%,公司效益提高了20%-30%。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办主任崔晨说:“我们现在的产值,按传统制造业要500多名工人,而我们现在只有100多名工人就够了。”

在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泸州基地,工人们也正忙着组装一台机器人。公司去年11月投产以来,目前产值已达到650万元。

四川绿色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景林筹划着春节过后要上马的机动车尾气监测项目。公司利用数据平台,可以对柴油车尾气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超标车辆信息将由平台直接传送至相关管理部门。

“数智”带来的“便”

数字经济,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以人为本”,是用数字技术让人享受到更多便利。

1月6日,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王跃会正在工作

在农户房前屋后、家庭农场、产业基地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同时接入各级综治中心,构建成全国第一个与“天网工程”“雪亮工程”融合并行的视频防控网,这项被写进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定》的“慧眼工程”,可以让农村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打通农村治安防控“最后一公里”。

“以前办理证件,不但需要准备很多资料,还要满城跑。如今,身份证等信息系统直接调取,一个平台就可完成所有审核。”这是宏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所感受到的“IPv6”带来的方便。

“机器人可以进入人不能进不能及的环境,避免人工巡检的局限性。”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特种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副总经理吴联洲说,特种机器人可以运用到消防等多个领域。

白节镇高峰村楠竹林,大球盖菇种植大户张治国生意火爆,电商平台提供的“宅急送”物流快递,让他种植的新鲜大球盖菇三天内就可送达北上广深等大都市客户的餐桌上。

王跃会则感受到另一种便利——过去在外面打工的她,现在在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家离工厂走路只需要十余分钟,“很方便,可以照顾到家里。”

关于“变”的思考

作为“三区”之一的纳溪区,一度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财政收入,都无法与江阳区、龙马潭区相比。但这个曾经以“化工”为主的城区,这些年正不断为自己增加新的“名片”。从全域旅游到数字经济,每一张“名片”提出之初都有些出人意料,但结果却都令人刮目相看。

为什么?用刘永强的话来说,就是“只有适合自己脚的鞋才是好鞋”。

如何找到产业发展方向?如何找到一个既适合区情,又有突破性的方向?纳溪区一直在思索,也不断在探索。

目前,泸州市正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从实际情况来看,沿海城市的一部分智能终端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不高。在安全环保、产业转型的前提下,这类企业在当地的生存发展也很困难,也就促使这类企业向内地转移。地方经济要发展,除了考虑经济,还要考虑产业集群、就业等问题,需要把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相结合。承接部分劳动密集型智能终端企业,在当前来看是有存在必要性的;但从长远来看,还是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有成长性的智能企业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

结合全区招商引资情况、园区情况和现有产业情况,纳溪区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但数字经济该怎么干?纳溪的园区与长开区、高新区不可比,怎样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数字经济方面突围?刘永强总结了三个关键词——量体裁衣、结合家底算好账、做好服务。

刘永强说,纳溪区既然财力相对薄弱,就量体裁衣。不是一味寻求高大上项目,而是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强链补链引进项目,寻找“适合自己脚的鞋子”,并且承诺了就要做到。在招商引资方面,则充分考虑到“引过来还要承受得起”,不仅结合自身家底算好账,还主动帮企业算账,过来落地后是否能持续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做好服务。

刘永强把这种服务形容成“保姆式服务”,甚至是“把企业当成亲儿亲女般对待”,不仅落实好协议上的条款,甚至条款以外的也尽量帮忙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用优质的服务让企业满意,以能落地的热情打动企业。

有政策有服务,企业满意了,开始主动介绍自己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前来投资。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试”,这给以商招商带来了更好的效果。

方向明确了,也有了“11个一”的局面。刘永强说,要创建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纳溪样本,下一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 摄影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