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借力《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泸州加快建成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

2020年10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市人民政府 2016/5/9

近日,国家正式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渝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一道二廊三群”重点建设内容,泸州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城市,是成渝双核重要补充,是成渝城市群联动滇中、黔中区域城市群重要依托和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规划》确立的“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布局中将泸州定位为沿江城市带的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00平方公里,建成川内大城市。

《规划》提出了“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建立健全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等五大重点任务。在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方面,《规划》布局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资源加工、现代服务业、农林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休闲“六大产业集群”,有利于泸州发挥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打造成渝城市群临港产业基地。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规划》实施渝昆铁路、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川南城际自贡-泸州段、长江航道整治、G8515荣昌至泸州段等重点项目,将加快泸州融入成渝双核1小时交通圈,建成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江津-纳溪、川南页岩气基地等能源重点工程,有利于泸州打造成渝城市群能源保障基地。在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方面,《规划》共建生态廊道,加强三峡库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共同推进长江、沱江、赤水河等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泸州建设绿色城市,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能源产业,推进泸州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在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方面,《规划》推进川渝毗邻区域合作,有利于泸州共建川渝合作示范区,发挥泸州港口优势,加强与长江下游港区园区合作,促进产业协作配套发展;发挥泸州南向开放优势,提升泸州港中转功能,加快泸州打造川滇黔航运物流中心,推进成渝城市群辐射带动滇中、黔中区域城市群。结合参与“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推进泸州依托泸州港和产业优势,广泛参与沿线沿边国家经贸交流,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打造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门户和桥头堡。

《规划》是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蕴含了丰富政策资源和重大项目,我们要借力国家实施《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泸州项目推进中心平台作用,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生成和包装对接,加快泸州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一是包装生成项目。积极对接川渝两省将编制出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抓紧包装生成和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挤入专项规划“本子”和资金“盘子”,争取支持尽快实施。二是争取政策支持。主动对接川渝两省市将共同研究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汇报争取将事关泸州长远发展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的“笼子”,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专项债券等政策支持。三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成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同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积极推广PPP等建设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四是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要素保障,采取定期举行集中开工仪式等倒逼方式,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形成“谋划项目抓前期、前期项目抓立项、立项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的项目滚动实施机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