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科友节能变压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着赶制高低压配件柜和箱式变电站,厂区内一片繁忙。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泸州港通江达海(图片来源:大听网)
今年,龙马潭区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据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区GDP总量60.11亿元,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08亿元,同比增长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7亿元,同比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17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9元,同比增长9.2%;第三产业完成21.07亿元,同比增长11.1%。
用好自贸区平台
高水平开放的龙马自信
3月29日,伴随着长鸣的汽笛声,一列满载货物的班列从泸州港驶出,标志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北向通道白酒测试班列正式开行。此次班列的货源为泸州老窖瓶装白酒,货值约2000万元,从泸州出发4天后到达石家庄集散。此次北向白酒测试班列正式开行,将积极服务泸州及川南地区产业发展。
自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以来,龙马潭区加强“四向”开放建设,突出南向开放通道建设,稳定开行泸州—广州铁路班列,积极开行泸州—钦州班列;深化东向开放通道建设,稳定开行泸州—武汉、上海集装箱班轮,稳定运营升船机“五定”外贸直航班轮;优化西向和加快北向开放通道建设。川南临港片区正在建设贸易区域集散中心,是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
同时,龙马潭区以川南临港片区发展为主体,改善全区营商环境,继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和建设项目落地等机制改革,完善施工许可证办理“一件事”精简机制,创新税收征管服务机制,创新港口通关便利化机制,促进跨境投资便利化。
开放的平台越大,承担的责任也越大。
加强服务周边至关重要。龙马潭区首先主动服务全市,推动实施“1+N”全域自贸共享模式;其次,主动服务川南,以川南城际铁路泸州段及城北高铁枢纽站建设为契机,推进川南城市群建设;第三,主动服务全川,加强与成都青白江共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进成德绵地区物流一体化发展;第四,主动服务滇黔,与川滇黔重要产业园区、主要货主企业对接合作,在遵义、毕节建设无水港,加快建设泸遵飞地产业园区。
找准产业定位
分业施策的龙马路径
“现在订单太多,生产反而有点跟不上。”川南航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计划部副部长许翔看了看手里的订单报表,有喜悦也有焦虑。、
川南航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航天技术转为民用产业的企业,生产石油、天然气开采钻探过程中使用的起爆、传爆以及射孔设备等,客户主要为中海油、中石化等公司,并有部分出口项目。
去年以来,该公司订单得到较大幅度增长。“公司客户主要在北方,比如新疆、东北等地,目前北方天气还在逐渐回暖过程中,因此一季度整个行业属于明显淡季。公司一季度收入有近3000万元,同比增长18%,订单增长量达70%。”许翔表示,2015年至2017年整个油气市场较低迷,去年市场已经开始复苏,公司订单量随之增长,今年增长将更加明显。
“企业能够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许翔告诉记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龙马潭区给予公司很大的扶持,包括园区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年初,龙马潭区还帮助企业对接航天科工集团项目,拓宽其产业发展方向。
夯实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产业为支撑。对此,龙马潭区进一步找准定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其中,龙马潭区推进军民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军转民、民参军双向互动,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此外,龙马潭区还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特别是围绕水、铁、空、陆立体交通网络做大做强航运物流和港口贸易相关产业;支持传统企业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布局临港进出口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引进外商投资,发展涉外贸易。
强长板补短板
精准发力的龙马目标
要更高、更好、更优的发展,既要厚植优势也要补齐短板,既要巩固强项也要做强弱项。
作为全区乃至全省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的川南城际铁路,是成渝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记者了解到,川南城际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刘家咀隧道施工现场箱梁浇铸正在加速推进。待全线建成后,川南四市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并与成都、重庆互联互通。
强化铁路交通网络建设,放大交通优势正是龙马潭区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为了强长板补短板,龙马潭区多方发力。“我们将港口建设继续升级,加快岸线发展;加快铁水联运,助力川南城际铁路和隆黄铁路建设;公共服务方面,加快教育、医疗等建设;加快地方人才引进、培育。”龙马潭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宋智勇说。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龙马潭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推进水、铁、公、空等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港口、过江通道、管网等配套体系,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方面,龙马潭区全面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非基本公共服务强弱项,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工作。其中,着重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集中发力。
在补齐人才短板方面,龙马潭区在重视科技领军人才、国际一流科研团队培养的同时,注重全社会职业素质的提升,注重大国工匠的培养,形成高质量经济建设的浓厚氛围。
创新与开放,速度与质量,这份答卷正在勾画着可喜的龙马新貌。
汪静 本报记者 张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