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泸州市古蔺县立足实际,找“压舱石”,稳增长点,专注发展定力,26个乡镇“多点多极”撑起县域经济,以项目攻坚、乌蒙新村、特色旅游为代表的“尖兵”,多点“突围”,打响稳增长“保卫战”。
修建中的叙古高速
上半年,古蔺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8亿元,同比增长9.1%。一系列的数据背后,是该县攻坚克难、负重发展、跨越突破的结果。目前,古蔺县已从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最严峻时期的下滑态势转为企稳回升、加力加劲的攻坚态势,经济运行的质量加速提升,攻坚突破的合力加速汇聚。
项目攻坚“挑大梁”
压力传导以谋“突破转变”
25日,叙(永)古(蔺)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汪家岩隧道右洞顺利贯通,加快了叙古高速年底通车的步伐。“隧道左洞还有50米左右,9月初就能全线贯通。”叙古高速A3分部总工程师李宏科说。
省重点项目叙古高速是古蔺抓重大项目的缩影。该县用项目加快产业转型、项目攻坚、旅游突破、城乡提升、改革开放、扶贫攻坚的发展步伐,诸如太平古镇旅游开发、古蔺西区高速路连接线、高肽蛋白饲料项目、古蔺县木本油料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力促“率先摆脱贫困,同步全面小康”。
截至今年6月份,古蔺县牵头实施的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8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0.2%。面对宏观经济下行、酒煤深度调整、财税收入下滑,以及一批项目的刚性投入等问题,古蔺县抓要素保障,抓招商引资,抓建设环境,特别把督导考核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县委成立“六个加快”综合督导组,对全县的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干部作风、经验教训、目标考核、评优选先等进行综合督导。
全县建立了重点项目“五个一”工程和责任倒查机制。“五个一”工程即一个重大项目、一位责任县领导、一位配合县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项目业主,确定叙古高速等13个在建重大项目由县委常委牵头,其他县领导配合,其余重点项目按照县领导分管负责予以推进。
“对项目建设不力的,不管是部门负责人,还是县级领导,都被纳入了督查考核体系。”据古蔺县委督查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无特殊原因,连续2个月推进不力,由项目责任单位负责人向牵头县领导做书面和当面检讨;连续3个月推进不力,由项目责任单位负责人和牵头县领导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做书面和当面检讨;连续4个月以上推进不力,由项目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全县性会议中做检讨发言。
扶贫之举精准落地
“两点两线”上的乌蒙新村
“今天已经有4个项目在泸州开始进行招投标,还有另外8个项目需要进行调整,预计下个月能进入招标阶段。”11日上午,古蔺县双沙镇白马村村支书王汝民在焦急地等待乌蒙新村建设项目招标结果。
从前期准备,到今年4月启动乌蒙新村试点以来,白马村的新村建设规划经历了一波三折:最开始由四川农业大学操刀设计,后来又改为北京一家乡村设计院来进行规划设计,如今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房屋改造、产业提升等诸多方面共计12个乌蒙新村建设项目,其中8个将依据白马村的实际情况,再次细化调整。“建设方案制定十分严格,可以说是优中选优。”王汝民说。
在乌蒙新村实施过程中,古蔺县实施基础配套、产业发展、新居建设、民主管理“四大工程”,注重人、产业、新居、设施、生态、文化“六大要素”的和谐共生,让新村建设具有“传承性”、“补短板”、“内涵式”、“可经营”。
在大寨乡富民村,乌蒙新村打造成“新村+产业”的富民综合体。苗族特色的新村聚居点,学校、村活动中心、群众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广场、民族特色展示一并“装”进去;聚居点周围,产业园区绵延几公里,烤烟、玉米、紫薯、辣椒、向日葵等轮番“上阵”,园区数千米道路,打造成瓜果长廊,伴着苗乡特色文化活动,生态乡村游、民俗游、农家乐让当地群众致富又增收。
放眼古蔺,乌蒙新村建设以“两点两线”作为发端,撬动群众幸福美丽生活。具体来讲:“两点”即双沙镇白马新村点、太平镇走马新村点;“两线”即321国道沿线、蔺郎路沿线。
上半年,乌蒙新村建设完成专项投资9242万元,带动群众和社会投资约3.2亿元。乌蒙新村建设伴着精准扶贫,加快古蔺的脱贫步伐。经济运行的质量加速提升,攻坚突破的合力加速汇聚。
旅游立足川滇黔渝
打造国家级度假休闲地
年底,叙古高速将通车至古蔺县城,古蔺旅游业将迎来大飞跃。
如何布局古蔺未来旅游产业,古蔺县决策层给出了答案:把旅游放到川滇黔渝四省市中去思考和研究,在西南旅游大环线中去定位和谋划,在全国大众旅游井喷式发展的趋势下推广和运作。
太平古镇景区
对此,古蔺县从产业功能和硬件设施、从挖掘旅游的文化功能和夯实旅游的软件基础上考虑,提出由原有的酒业、能源“双轮驱动”向酒业、旅游、能源“三足鼎立”转变,由“盆地边缘”向“休闲度假目的地”转变,深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白酒文化、民俗民间文化,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打好“生态牌”和“红色牌”,真正让文化“搭好台”,旅游“唱好戏”,叫响“生态田园·红色古蔺”。
眼下,正值古蔺镇三道水村脆红李采摘月,脆红李“做媒”,游客“买单”,村民赚得“盆满钵满”,乡村旅游着实火了一把。从年初开始,古蔺县以大寨、双沙、马嘶、黄荆、水口、石屏、箭竹等乡镇,围绕自身民族特色、生态资源、效益农业等优势,以“一点带多点”、“多点带全域”,“招大引强”,精品打造黄荆老林、太平古镇等核心景区,开发箭竹大黑洞、李家寨青龙洞、永乐温泉等一批极具潜质的旅游资源,推进赤水河流域乡村休闲旅游带、民族民俗乡村旅游休闲带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和旅游带建设,实现全域旅游大发展。
按照布局,到2018年,古蔺县力争创建国家5A级景区1个,确保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增至4个,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各1个,创建一批乡村旅游品牌,培养精品村寨、星级农家乐、民宿旅游达标户、花果人家、民俗风苑等。
一系列的旅游举措,让古蔺旅游业初见成效。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27.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20%和45%。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