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角度不同,理解不一。对我来说,或许是出行更方便;对你来说,或许是家门口能就业;对他来说,或许是生意能越做越好。对老百姓来说,幸福也许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今年以来,泸县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集中财力,突出重点领域,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幸福的梦想正在实现,民生这份答卷上写下了一个个幸福的答案。
龙桥百花洲鲜花园
幸福答卷一:就近就业 致富增收
6月以来,随着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的荷花竞相开放,前来观光的游客让龙华村七组村民余世辉的余味轩农家乐生意异常火爆。“去年有8万多元的收入,其中,土地流转租金2350元,年底分红5000元,打工收入2.8万元,农家乐营业收入4.5万元。” 余世辉算了一笔账,以前承包了25亩地,全家四口人都在家种粮,一年收入3.2万元。从县上实施产权改革试点后,余世辉将自家的2.6亩土地流转出来入股专合社,除每亩每年得到330公斤谷子外,还按股份享有专合社年底分红。同时,他自己办了一家农家乐,空闲时间全家都在专合社打工。
宋明会是得胜镇东皇殿村村民,以前一直在广州打工,由于离家远,很少回家。她的幸福很简单——“家里老人年龄大了,孩子又很小,现在离家近又能赚钱,照顾家庭非常方便,大家都过得很好。”今年,她不再外出,就在村里新建的刘氏泡菜加工厂工作。
泸县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开展就业服务,以扶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人等7类人员就业创业为重点,强化政策宣传,优化政策流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
幸福答卷二:住有所居 美丽新村
走进泸县兆雅镇进港路沿线的永和村,通往临港产业园区的道路宽阔平坦,道路两旁一座座别致的小洋楼散落于浓密的绿荫中,家家推窗看景,户户开门见绿。这样一幅乡村美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在泸县,像这样的新村聚居点绝不止永和村一个。今年上半年,泸县按照“扩产业、亮新村、重招商、推改革”的工作要求,以“两点两线”为重点,累计投入资金8160万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0个,新改建农村聚居点26个。
今年以来,泸县以港城大道、万得路为“两线”,得胜镇莲花新村、云龙镇百年荔枝园为“两点”,万亩高标准龙眼为“一基地”、泸州新大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一龙头”,创新机制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县实施“四化五通”,改善新村环境。大规模实施“见缝插绿”、“花开百户”和 “庭院绿化”等工程,大力推进旧村落通路、通电、通水、通气,以及通讯建设,实现道路硬化入户率、统一集中供水管网入户率、有线电视覆盖率、垃圾集中收集率均达到 100%。泸县把生态农业、度假休闲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拓展乡村旅游,打造功能完善、产业升级的幸福美丽新村。
幸福答卷三:畅通工程 出行便捷
“现在乘坐城乡公交车进城很方便,每隔15分钟就有一班车,还可以到县城内的公交站点下车。”泸县玉蟾街道龙朝村村民张兴福谈起泸县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行后的好处就很高兴,“把自家种的蔬菜拿到县城卖,可以坐城乡公交车,选择离农贸市场最近的公交站点下车,不用像以前乘坐公路客运车那样在指定点下车,下车后还要挑着满满两大筐菜,走上一二十分钟才到农贸市场……”
泸县自2012年确定为全省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试点县后,泸县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本着“服务于民、方便于民、惠泽于民”的原则,强管理、优服务,积极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稳步有序发展。
伴随着泸县路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泸县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泸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将越来越惠及群众,推进经济发展。据悉,泸县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现已投运城乡公交车46辆,开行了泸县-万定、泸县-临港工业园、泸县-喻寺、泸县-潮河、喻寺-兆雅、潮河-喻寺、海潮-喻寺、泸县-海潮等8条城乡公交线路,为泸县西、北、中部15个镇(街道)70余万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
今年,泸县还大力实施通村通畅工程,“大桥至五子凼路”、“琼华苑至四方碑路”、“新溪子至万年灯路”、 “三角石厂至吉林村路”、 “坝上至湖溪口路”等项目均已提前完工,建成通村公路36.5公里,建设安全护栏7.49公里。
九大民生工程
件件温暖人心
今年初,泸县下达了74项“九大民生工程”目标。如今时间过半,件件实事拼在一起,书写出温暖而幸福的民生答卷。
就业促进工程——全面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开展就业服务,以扶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人等7类人员就业创业为重点,强化政策宣传,优化政策流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
扶贫解困工程——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已扶持农村贫困对象6958人。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贫困患者,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55%。
教育助学工程——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所,新建民办幼儿园2所,减免4800名在园幼儿保教费。在“两免一补”基础上,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7264人学费、杂费、作业本费。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巩固提高计划,中职学校完成招生2450人,免除6600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600人,资助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600人。全面开工建设义务教育教学用房5871平方米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3300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程——城市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达到346元,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达到188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45.03万人,参保缴费人数达到14.0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60元,达到380元,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9.34%。完成居家托养智力、精神残疾人456人,为5796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为30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城镇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金达346元,完成目标任务133.1%;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达188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6.7%。
医疗卫生工程——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全县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064017份,电子档案建档率为97.68%。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省级财政按照全县常住人口不低于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安排补助总额,县级财政在省级财政补助的基础上,承担20%财政补助额的“兜底”责任。实施免费婚前体检2928.5对,完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881对。为7名贫困家庭重度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手术、助听器适配、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等康复服务。开展粮油、果蔬、肉类、乳制品等大宗食品全产业链重点监管监测,抽检样品110批次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立案查处。
百姓安居工程——上半年,累计投入资金8160万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0个,新改建农村聚居点26个。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安排县级补助资金2185.5万元,开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489户,竣工1126户。
民生基础设施工程——实施通村通畅工程,“大桥至五子凼路”、“琼华苑至四方碑路”、“新溪子至万年灯路”、 “三角石厂至吉林村路”、 “坝上至湖溪口路”等项目均已提前完工,建成通村公路36.5公里,建设安全护栏7.49公里。开展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创新实行项目建设跟踪审计制度,积极推行定额补助,新增有效灌面0.83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61万亩。实现130个自然村顺畅通电话,全面完成2015年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工程——启动2014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专项建设项目,管护国有林2.0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5.18万亩,补偿集体公益林4.6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专业监理+业主+群众监督+监督部门”的四位一体监管机制。开展劣V类水源地整治,已申请市政府取缔百和镇鹿溪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重新编制了玄滩镇虎耳岩水库、嘉明镇洞沟水库饮用水源技术划分报告,现已进入财评阶段。
文化体育工程——上半年,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投资778万元,新建健身路径25条,固定电影播放点2个。图书馆、文化馆、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继续免费向群众全面开放。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设备采购投入44.8万元,运行维护专项资金投入33万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