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泸州 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汇聚

2020年10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新闻网 2018/7/27

泸州建成区域教育培训中心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近年来,泸州不断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加快各类学校的规划和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推动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优质发展的体系,满足适应市内和周边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泸州建成区域教育培训中心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泸州二中风筝节 童扬 摄

泸州二中风筝节 童扬 摄

优化资源 城乡学校颜值“爆表”

为加快建成川渝滇黔结合部教育高地,泸州把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泸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要求,积极推进全市各区县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实现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泸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泸州市坚持扩城先建校,结合“双两百”城市规划,加快建设城西教育组团、城南教育组团、城北教育组团,并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推动全市各区县的中小学建设迅速提档升级。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据介绍,今年泸州市将投资6.1亿元新建新恒基翡翠城小学、忠山小学城西分校、玉皇观小学、泸县城区学校(包括北大附幼和城东小学)和古蔺县东区小学等公办中小学校5所,2.8亿元新建江阳区龙腾路幼儿园、学院中路幼儿园、蓝田科技园区幼儿园、茜草中心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24所。这些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校园建设高标准、现代化;成功实现城区优质教育品牌的扩展。这些学校的成功新建和投用,极大程度地为江阳区城区众多中小学生和适龄幼儿解决了“上学(入园)难、上学(入园)贵”的难题。

深化改革 教育品质越来越好

从2010年开始,一项破除沉疴的教育改革在泸州实施。以“三开减负三开放”“两增两减一提高”等为主要内容的市域内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在泸州推行,从理念到行动,多维度、多层面推动泸州教育迈上素质教育新台阶。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3)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生轻松学习;开放图书室、计算机室、体育器材保管室,拓展学生课外自主空间……富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泸州模式”更在省内外产生积极影响。为此,泸州市先后创建为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和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泸县创建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实验区。2015年,中国陶研会泸州论坛、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研讨会、2015区域教育发展协同创新项目年度会议等3个全国性会议在泸州召开。

此外,泸州市全面启动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指导,全市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得到有效纠正;在义务教育方面,“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初步建立;初中学业考试水平和高中升学考试成绩明显提升;在普高教育方面,泸州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八大改革,加强高一、高二年级过程管理,强化高三目标管理,2018年高考成绩再创佳绩。

“贫”有所助 教育扶贫精准发力

近年来,泸州市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泸州市逐步建立健全了学生资助体系,并提高标准、扩大覆盖面,提高精准资助水平,确保全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接受教育。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2)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全面落实各类学生帮扶资助政策。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学生档案,确保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每一位贫困学生都“应免尽免,应助尽助,应享尽享”。今年全市已投入教育扶贫专项资金2.455亿元用于落实学生资助政策,资助各级各类学生75.051万人次。

稳步做好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17年,泸州市为30786人次大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近2.5亿元,2018年助学贷款已开始办理,预计将为4万高校学生办理3亿元助学贷款。

加快布局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据统计,泸州市现有西南医科大学、四川省警察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江阳城建职业学院(在建中)等6所普通高校,以及1所成人高校,即泸州广播电视大学。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1)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近年来,围绕着打造川渝滇黔结合部教育高地的目标,不断改善在泸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高校的内涵发展。

西南医科大学,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迈进;四川警察学院,在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国内高水平公安本科院校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院校和培育院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水平专业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今年3月,泸州市2018年重大教育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其中,位于泸州市第二医教园区的2所高校建设项目尤其引人注目:四川医疗器械学院,项目投资约10亿元,预计2020年建成。建成后将面向全国招生,为国家培养急需的医疗器械类人才;由西南医投建设的西南医科大卫校新校区,占地352亩,总体规划学生规模7500人,预计2020年建成。此外,已进入四川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的四川海事交通职业学院,其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泸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一批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高职院校的引进与建设,将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泸州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加快实现泸州市建成区域教育培训中心的战略目标。

张瑞波 川江都市报记者 何晓梅 摄影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