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雨润山乡绿满园 泸州丹林推动民生教育跨越发展

2020年10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泸州新闻网 2014/3/18

“偏远农村学校能建起少年宫,这在以前根本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的孩子们真是幸福啊!”如今,江阳区丹林学校的孩子们每天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在少年宫学习电子琴、书法、绘画等专业课程。看着孩子们有如此学习环境和氛围,莫不令家长们发出啧啧赞叹。

自2012年以来,丹林镇党委政府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在推进教育发展中举全镇之力,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习环境,全镇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加大投入 让孩子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丹林学校五年级一班学生李梦竹的父亲李作荣用“天上地下”来形容该镇教育的发展。他朴实地说:“以前,为了让孩子到更好的学校上学,就是砸锅卖铁我们也愿意把孩子送到城里,但现在镇里的学校和城里学校一样好,老师们都把学生当自己孩子一样照顾,我们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安安心心地把孩子留在家乡上学了!”

经济条件并不突出,但丹林镇党委政府在发展教育上却舍得大手笔投入。借助江阳区“三年教育攻坚”的好政策,镇党委政府大力整合优化全镇教育资源,投资900多万元按照全市规范化学校标准打造新建了占地近9亩的丹林中心幼儿园,彻底改变了丹林幼儿教育的落后面貌。今年9月,共12个班、可容纳近500名孩子的丹林幼儿园将正式启用。

2014年,丹林镇还将对中小学校区操场进行塑胶改造、新建一栋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实训楼,同时启动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总投入将达1200万元。自此,丹林镇走上了中学、小学、农民技校和幼儿园“三校一园”的一体化的教学之路、,受惠于全镇3万多群众将成为这项工程最大的受益者。

“好事一定要办实,绝不能搞‘有面子没里子’的形象工程,学校的绝不是一座空壳儿,而应是一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星级学府’。”对于教育发展,党委政府就是这样一诺千金。今年,丹林镇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将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关爱工程 老师爱岗敬业学生积极向上

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这让丹林教育也曾经出现过“老教师想走,新教师不愿来”的尴尬境地。

2006年大学一毕业,23岁的林小琴考录到了丹林小学,这个城里长大的小姑娘对工作充满热情,很快就成了学校的骨干,但让她十分苦恼的是每天上下班要往返20多里地,既不安全又增加了经济负担,这让她产生了离开的想法,工作热情也不那么高了。像她一样情况的老师还不止她一人,都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要做教师的贴心人,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近些年来,历届镇党委政府都把关心教育、关爱教师的工作生活作为头等大事来落实,加大对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确定了一名副镇长专门联系教育,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到学校调研,帮助解决老师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每年教师节给全镇老师们送上了一份“大礼”——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与他们一起过节,还为每一位老师送上慰问品。

从2014年开始,丹林镇党委政府将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中小学中老师中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凡丹林学校的每一名老师,只要情倾学校的发展成绩突出,或受到上级学校的表彰,均可获得最高可达2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在晋升上也将优先入列。为此,党委政府每年要拿出近20万元。

让老师敬业爱岗、人心思进只是提升丹林教育的一个部分,而让学生积极向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丹林镇还设立了“金秋助学·圆梦大学”基金,对全镇所有考上大学的学生每年给予1000—3000元的奖励,极大地营造起了学生们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丹林镇党委政府的尊师重教,使全镇教师和学生备受鼓舞,工作热情不断高涨,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广大教育工作者你追我赶、不甘落后、树标立杆、勇立潮头的爱岗敬业正成为今天丹林教育的主旋律。近些年丹林学校也不负众望,连续17荣获了江阳区素质教育最高奖优良;2012年泸州市开展初中教学质理评估以来,又连续2年获得优秀奖,成为与泸州城区学校唯一敢一拼高下的江阳乡镇学校。

“教育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服务群众是执政为民的根本,作为一级党委政府,我们一定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好事办到百姓心坎上,把服务落到为民行动上,把满意写到社会期盼上。”该镇党委主要领导的话语铿锵有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