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泸州已拥有森林面积921万亩,林木总蓄积30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2%
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益性产业,对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泸州市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助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本底更加厚实。
山水相依,一眼望去,泸州城市在绿蔓环绕中屹立。记者 牟科 摄
我市是全省林业四大产业集群之一,是川南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区,有竹林基地37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193万亩、特色经果林基地70万亩,林产加工企业600余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30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已形成制浆造纸、竹木加工、家具制造、林产品加工等10余种门类、100多种产品的林产品加工体系。我市作为四川省林业重点市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核心区,目前已拥有森林面积921万亩,林木总蓄积30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2%,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
不断增加绿色存量打造绿水青山泸州
围绕“打造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条主线,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泸州。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市林业局组织编制林业“十三五”规划、林业产业“十三五”规划等各项中长期规划,持续开展生态建设,加强资源保护,重点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推进新一轮绿化泸州行动。
“十三五”期间,我市每年实施人工造林20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低产林改造12万亩,开展义务植树1000万株。推进25度坡耕地和土壤严重污染不适合种植粮食蔬菜土地的退耕还林工作,做到应退尽退。推动长江湿地新城、方山森林公园、龙马潭湿地公园、凤凰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升泸州城市品位。
全市营造林建设扎实深入,完成营造林66.7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1.82万亩、封山育林2.9万亩、森林抚育14.72万亩、低产林改造17.31万亩,新增森林面积11.3万亩,新增森林蓄积64.45万立方米。
林业重点工程实施顺利。全市完成天保二期森林管护373.75万亩,实施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318.62万亩,公益林建设通过省级复查验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61.47万亩,完成专项建设种植项目11.31万亩、养殖项目2.01万平方米。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3.72万亩,规划设计、种苗准备等前期工作抓紧落实;积极争取重点项目。国家森林火灾综治项目通过可研和评审,争取中央资金3000万元。世行贷款项目顺利落地,争取美元贷款2000万元。国家储备林贷款进展顺利,成功纳入全省先行试点范畴。
大力推进依法治林提升森林防灾能力
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是推动生态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市加强林地保护利用,做好重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监督检查,严格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占用林地。审核上报省林业厅批准征占用林地项目41宗,面积199.75公顷;加强林业执法监督管理,2017年上半年全市受理各类林业行政案件53件,已查处47件。罚款6.66万元,没收木材36.49立方米,行政处罚62人次。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完成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清理和野生动物破坏森林资源的调查,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外业工作并通过省绿委办抽查。
我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森林防火工作职责》,首次明确党委部门森林防火工作职责,此举为全省首创,得到省上高度评价,在省政府森林防火会上交流推广。
我市已编制完成国家森林防火综治项目可研报告,通过省林业厅评审并上报。争取南方航空护林总站卡—32森林消防直升机入驻泸州,开创全省夏季航空护林先河。
近年来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防火态势平稳。我市坚持强化有害生物防治,抓好重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松材线虫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有害生物普查,顺利通过省政府林业重大有害生物检查和H7N9禽流感专项督查。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20.6万亩,发生率2.7‰,成灾率为零。
三个落实措施到位助推林业新的突破
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打造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条主线,抓好生态保护红线、林业体制改革、森林质量提升三个落实,推进林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抓好生态保护红线。我市认真实施国家森林防火综合治理项目,开展市县乡三级森林防火实战演练。推进“平安林区”创建,严查破坏林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森林火灾案件。
二是抓好林业体制改革。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实施市、县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完善配套措施,9月底前完成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推广古蔺县经济林木(果)权证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经验,扩大森林保险覆盖范围;推进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建立以森林公安为主体的林业综合执法队伍。
三是抓好森林质量提升。加大中幼龄林抚育力度,优化林分结构,加快林业以扩大森林面积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提升森林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编制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强化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培育以红豆杉、桢楠、香樟等珍贵树种基地,打造国内知名的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