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田园变公园 农村变景区——高县庆岭乡“四全”模式发展实践

2020年10月22日 10阅读 来源:宜宾市旅游外侨局 2017/4/26

编者按:高县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旅游扶贫,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为核心,牢固树立“抓农业就是抓旅游,建新村就是建景区”的发展理念,探索施行“全新理念谋、全域推进抓、全面融合促、全民参与建”的“四全”模式,旅游扶贫成效显著。现将《田园变公园 农村变景区—高县庆岭乡“四全”模式发展实践》一文印发大家,供各地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参考。



庆岭乡位于高县中部,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和传统的农业乡镇,前些年是出了名的“穷山沟”。近年来,乡党委政府针对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弱、群众观念落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牢固树立“抓农业就是抓旅游,建新村就是建景区”的发展理念,探索施行“全新理念谋、全域推进抓、全面融合促、全民参与建”的“四全”模式,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从“穷山沟”到“后花园”的华丽蝶变,走出了一条“农旅相融、文旅互动、整乡推进、全域示范”的发展新路。

一、全新理念谋,变“因山而穷”为“依山而富”

庆岭乡地形为“三山夹两槽”,人多土地少,山多平坝少,多年来因自然条件差而贫穷落后。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寻找出路,紧扣实际挖掘优势,依山而谋,以山兴业,变山为景,用全新理念谋划乡域发展。一是坚持“促生态就是促发展”。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环境作为庆岭最突出、最宝贵的资源,实施生态优先、生态成业、生态富民,确定了“绿韵花香、生态庆岭”的形象定位和“川南乡村旅游休闲胜地”的发展定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坚持“抓农业就是抓旅游”。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依托发展成型的农业产业,完善旅游设施,融入旅游元素,大力发展田园观光、生态采摘、赏花品果、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业态,变产品为礼品,变田园为公园,变产区为景区。三是坚持“建新村就是建景区”。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和“小组微生”模式,坚持产村相融、景村一体,不搞大拆大建、千篇一律,建设依山就势、显山露水、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现代生活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

二、全域推进抓,变“单线突进”为“整乡共进”

围绕“乡即景区,村为景点、户是景观”的目标,把全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全域推进。一是规划全域覆盖。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出资50万元聘请成都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编制了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新村建设规划、脱贫攻坚规划紧密结合,确定了“一轴一心两环五区”的发展布局,实现多个规划合一、一张蓝图到底。二是产业全域布局。突出“春赏花、夏品果、秋登山、冬骑游”,按照“高山中药材、浅丘水果园、平坝花卉苗木”梯次布局主导产业,全乡近年发展花卉苗木6000亩、生态水果4100亩、特色中药材4300亩,文武荷花、凤凰水果、川南春酒、十里花卉长廊等远近闻名。2016年年接待游客超十万人次,全乡旅游收入达7500万元。三是设施全域配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抢抓市级新农村示范片核心区建设机遇,先后整合“三江一路”党建示范带、省级财政新村、脱贫攻坚等项目资金1亿余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7个,对1836户农房进行“五统一”风貌改造。全乡实现100%的组通水泥路、95%的户通联户路,农村安全饮水率达100%,全乡所有村活动阵地、村卫生站、村文化室、村图书室全面达标,广播电视、网络光纤实现村村通,70%的村通天然气。新建游客接待中心2个,停车场5000余平米,星级旅游公厕5个,旅游步道10余公里。

三、全面融合促,变“分头行动”为“相融互动”

以全域旅游为统揽,深入实施“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与主导产业、地域文化、精准脱贫等融合互动,催生新业态,构筑新模式。一是乡村旅游和主导产业相融互动。依托传统种粮大户,率先实施“耕、种、收、储”全程机械化种植,培育了全县最大的种植加工、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一体化家庭农场。依托花卉苗木产业,每年举办诗画庆岭游、赏花摄影赛,形成了春季海棠、李花,夏季栀子、荷花,秋季紫薇、桂花,冬季杜鹃、梅花的庆岭风景,周年四季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满眼翠绿。依托水果、中药材等产业,每年举办柠檬采摘、水果展销、登山骑游等节庆活动。二是乡村旅游与地域文化相融互动。在全市率先举办首届“村晚”、率先实现村村办“村晚”并形成品牌,高水平创作乡村旅游主题歌《好花好景好庆岭》并广为传唱,根据“庆岭故事”编排为舞台剧《看家风选婆家》并在全市演出,深度挖掘推广川南“请春酒”习俗并打造为旅游品牌。成立全县首个农民文化理事会和民间艺术协会,创建6家文化演艺公司、1个少儿艺术团和9支文艺表演队,全乡文化产业年产值超1000万元。三是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融互动。抢抓高县创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机遇,借力乡村旅游,推进脱贫攻坚,2016年整乡创建国家AA级景区,凤凰村、桥坎村创建为全省首批“旅游扶贫示范村”,传统农民变成了旅游从业者,外出务工变为在家就业,农副产品变成旅游商品,2016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实现12664元,其中旅游收入占40%。

四、全民参与建,变“单方发力”为“多方聚力”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乡村联动、社会参与,着力构建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全民共赢的全域旅游格局。一是乡村联动。扎实推进全省“抓乡促村”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一统四分五规范”工作模式,率先建成规范化农民夜校和道德讲堂,提炼形成“一村一精神、每村有村风”,树立谋发展的正导向、凝聚抓发展的正能量。全面推行“四定五步”工作法,即工作“定人、定时、定事、定责”,考核“日记、周查、月考、季比、年评”,责任层层压实,压力层层传导。积极开展全省模型化选育村级班子试点工作,一村一模型,一岗一标准,一段一调整,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全乡60%的村干部是产业大户和旅游带头人。二是全民发动。以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省市“四好村”等为载体,响亮提出“人人都是庆岭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规范制定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卫生村评选,提升群众文明素质,积极涵育优良民风。广泛开展“扬庆岭精神、讲庆岭故事、展庆岭画卷、唱庆岭旋律、树庆岭好人”五项活动,深入推进“党员亮身份、群众亮家风、贫困户亮志气””三亮评比,每月评选一次“最清洁户”,每季度评选一次“星级党员”“新三户”,每年评选一次“最美庆岭人”,张榜公布,广泛宣传,让群众学有典范、行有标杆,积极投身到庆岭全域发展热潮中来。三是社会推动。坚持广借外力,加强招商引资,撬动社会资金,全乡近年来共引进投资业主40余人,投入资金近亿元,发展旅游专业合作社2家、星级农家乐7户、达标民宿15户,先后建成了藏酒山庄、银栀山庄、凤凰农庄、虎跃盆景园等特色景点。

高县庆岭乡“四全”模式发展实践,不仅建成了富裕美丽的物质家园,也构筑了幸福和谐的精神家园,成功实现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由乱到治、由脏到美的华丽蝶变。近年来先后创建为国家卫生乡镇、国家AA级景区、四川省环境优美乡镇,先后迎来了川南片区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川南片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会、宜宾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场会、宜宾市美丽幸福新村建设现场会的召开,先后迎来了市内外50余个兄弟乡镇前来学习指导,庆岭乡党委2015年被省委表彰为“优秀基层党组织”。庆岭乡在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一些启示。启示一:理念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成败。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方向是成败的前提。庆岭的跨越蝶变,前提在于理念创新、理念先行、理念引领,不搞照抄照搬,没有另辟蹊径,立足庆岭实际,紧扣时代脉搏,找准发展路径,走好庆岭的路,办好庆岭的事。启示二:有恒才会有效,坚持才会改变。理念再好也不能朝令夕改,方向再对也不会一蹴而就。庆岭的跨越蝶变,关键在于充分发扬了“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画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不因班子调整而另起炉灶,不为领导更迭而推倒重来,多年不换主题,一直不调频道,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启示三: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庆岭的跨越蝶变,重点在于一个“干”字,大力弘扬“敢想敢干、先试先干、苦干实干、干就干成”的庆岭精神,不等不靠,不推不躲,争着干、抢先干、拼命干,在干中抢占先机,在干中创造机会,在干中绘就精彩。启示四:把群众当主人,拜群众为老师。人民群众是我们工作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庆岭的跨越蝶变,核心在于坚持走群众路线,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等重大问题,一律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和党员干部一起想一起干、一起苦一起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