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宁县古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古河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抓手。古河镇2014年6月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015年七洞沟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6年11月,七洞沟景区通过“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评审。长宁县古河镇在推进全域旅游实现旅游扶贫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现将长宁县古河镇党委书记黄魁同志撰写的长宁县古河镇“1+4+N”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实践一文印发大家,供各地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参考。
长宁县古河镇“1+4+N”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实践
长宁县古河镇党委书记 黄 魁
长宁县古河镇位于长宁县东北部,地处308省道(江长路)中段,全镇辖14个村、社区,幅员面积59.95平方公里。至2011年以来,古河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清晰的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古河”的最佳途径,是一项最生态、环保产业、更符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的“绿色”理念,是党委政府一项“德政工程”,更是当地老百姓“富民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为此,古河镇党委、政府紧扣县委“1134”发展战略,着重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作为古河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抓手。2014年6月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015年古河镇七洞沟被授牌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6年11月,古河七洞沟景区通过省专家组评审通过,确定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1.确定旅游扶贫目标。一是古河镇全力推进“1+4+N”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坚持以省级贫困村(幸福村)精品旅游景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其他村(社区)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模式,农户借助乡村旅游增加了收入。二是按照古河镇“生态美、发展优、百姓富”的工作思路,古河镇结合实际提出“1+4+N”全域旅游规划。即启动1个国家5A级景区规划;推进4个国家4A级景区(七洞沟、蜀南花海、九天沟、千年古镇);打造N个国家3A级景区(红岩景区、芭焦湾景区、甘岩洞景区、泡桐油茶基地景区、茶林生态园景区等),最终实现古河国际乡村旅游名镇目标。
2.探索旅游扶贫思路。一是打造旅游扶贫典范。围绕旅游扶贫目标,古河镇着力于红色新村、群益村、新伍村、兴隆村、保民村、保农村、幸福村、和乐等8个村,科学布局、认真布点,选取景观质量最高、开发价值最大的乡村旅游点作为旅游扶贫示范点。通过对区位合理性、产品差异性、游乐参与性、空间开放性和效益辐射性的综合分析,继续发展特色农业。比如,水果方面;重点在红色村发展草莓、西瓜体验采摘基地,和乐发展李子基地采摘基地,泡桐村发展油茶基地,茶林村牡丹基地等;在特色养殖方面:重点发展壮大藏香猪生态观光养殖园区,凤冠乌骨鸡养殖场园区等。在水产方面:重点支持芭蕉特色水产园区、兴隆水产业园区、红色水产业园区、幸福水产业园区,发展壮大甲鱼、桂鱼、胭脂鱼等。整合分散的旅游点,连线成片开发,提高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二是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旅游扶贫模式,结合各村不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创新扶贫载体,争取旅游扶贫效果最大化。通过旅游扶贫实践,目前我镇主要应用“生态+文化”、“景区+农家”、“公司+订单+农户土特产”等模式。“生态+文化”模式,是以美丽乡村为载体,把农村生态资源和农村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做好多元经营文章,促进乡村旅游拓展内涵、彰显特色、提升品质,以红色村“最美红色人”为主要代表。“景区+农家”模式,是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建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以古河“红烧鹅”、“柴火窑洞鸡”、“罗家大院”、“七洞沟豆花”等为主要代表。三是加大绿色食品质量保障。通过“公司+订单+农户土特产”模式,以农家土鸡土鸭和藏香猪生、凤冠乌骨鸡为重点,着力生态资源优势,采用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全程跟踪贫困户生态喂养过程。全程跟踪销售过程,采取通过《消费质量报》的微信平台宣传下订单,结对帮扶部门和宾馆饭店签订单,促进销售有保障,开发旅游特色商品,以长宁县福中福种养殖专合社为代表。
3.推进旅游扶贫进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加大对重点景区和重点村的开发建设力度。交通方面,对贫困村旅游公路进行了加宽硬化,极大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2016年计划完成三条贯通全镇的旅游连接路:1条是开佛镇-古河村道加宽至6.5米硬化路4.3公里;2条是七洞沟-蜀南花海的6.5米宽黑化道路4.9公里,3条是老翁-古河加宽至6.5米硬化路5.9公里。已开通县—镇—贫困村—七洞沟景区的公交车,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的出行难问题以及方便了游客的来往。接待设施方面,绵溪生态渡假村、七洞沟宾馆今年建成投入使用,发展了农家乐近20家,休闲娱乐场所10家,能提供接待床位2000个,旅游商品购物点5个。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门楼、停车场、花卉贫困户便民道、旅游厕所、交通指示牌、防护栏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全面改造升级。二是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统筹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借助我镇旅游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建设核心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按照重点突破、全域推进的步骤,借助七洞沟、蜀南花海等核心景区优势,带动了我镇乡村旅游观光景点。三是争取上级项目支持。2016年,我镇积极申报了全国旅游扶贫项目,争取到了旅游富民重点村项目6个,幸福村、保民村、和乐村、茶林村、兴隆村等村庄入选。结合上级政策支持,我镇有针对性对上述几个村庄编制了村庄旅游发展规划和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大农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对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去年以来,组织农家乐业主、饭店服务员、胭脂鱼养殖贫困户开展专项培训三批,参训人数300人次。每年组织农产品专合社、农家乐参加长宁县旅游美食节展销会,从而提高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参与旅游的积极性。五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丰实旅游载体,在红色新村、和乐村、茶林村栽种可观赏性农作物,将农特产品进行深加工,转变为旅游商品,引导粗放型农业种植向能够提供餐饮、住宿、娱乐、体验的农庄转变。六是开展精准宣传营销。发挥精品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如贫困村幸福村主要依托七洞沟漂流景区,长丰村主要依托红烧鹅生态农庄。结合这一特点,我镇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强调精品景区周边村庄的配套功能地位,在宣传营销时重点推介,逐渐提高辐射村庄的影响力,待辐射范围内的村庄具备一定影响力后,辐射范围变广,可以带动更多的村庄脱贫致富。以和乐村蜀南花海、九天沟和红岩景区为例,和乐村旅游扶贫发展较快得益于七洞沟开发旅游资源,目前蜀南花海正在积极争取创建为AAAA级景区,通过幸福村辐射带动,和乐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4.营造旅游扶贫氛围。一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大大提升了我镇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3月29日、5月7日,北京首旅集团到我镇考察调研,首旅集团与我镇幸福村、和乐村、保民村等3个村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古河镇开发改造50余套民宅,为现代都市高端人群提供理想的世外桃源。二是古河镇正在有计划地在镇域内发展特色农家乐发展100家,并继续扩大藏香猪生态观光养殖园规模和茶林凤冠乌骨鸡养殖场,为旅游特色精品提供服务。三是努力营造氛围。5月20日,古河镇邀请了全市18家旅行社约30名公司负责人到古河考察调研采风,对我镇推进“1+4+N”的全域旅游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表示在今后将加大合作力度,让更多旅客到古河“吃、住、行、游、购、娱、康、体、疗”为古河“全域旅游”发展营造更好的氛围。四是继续按照“中央统筹,地方负责,部门协作,全办推进,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精准施策,提高实效”原则,坚持“包容、诚信、文明、守法”的古河精神为动力,继续推进“1+4+N”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力度,为古河镇全域旅游和国际乡村旅游名镇奠定坚实基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