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阳区:实施工业“千亿”集群计划 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江阳融媒体中心 2020/5/15

“力争到2021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亿元。”2019年底,在全区工作部署会议上,江阳区挂起作战图、吹响进军号强力攻坚实体经济工程。

实体经济如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江阳区实施工业“千亿”集群发展计划,重点推进白酒、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产业,加快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筹谋划 孕育新动能

工业是城市经济脊梁。江阳区积极融入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坚持二三产业并重发展、三次产业联动发展,聚焦实体经济,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具有江阳特色、优势凸显的现代产业体系。

“力争到2021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亿元。”江阳区在《强力攻坚实体经济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清晰布局。

白酒产业“提质”,唱响泸酒品牌。江阳区坚持标准规范,整合品牌资源,突出“中国白酒金三角”“中国白酒原产地”和泸州“酒城”的主体地位,依托洒业园区,以泸州老窖为龙头,广泛发动区内酒类企业参与“提质量”、“树品牌”行动,进一步提升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带动二三线品牌企业整体发力。

装备制造产业“引智”,振兴老工业基地。江阳区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依托泸州国家高新区,以长江机械、邦立重机等企业为龙头,推动机械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智能终端产业“配套”,转换新旧产业动能。江阳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依托泸州国家高新区、江南科技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智能终端产业。

现代医药产业“融合”,优化产业发展体系。江阳区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依托江南科技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

绿色发展 塑造新形象

行走在益鑫钢铁车间小道,青草绿树、鸟飞雀鸣;徒步在沱江水泥公司厂区小路,花繁树茂、蓝天白云……一个个花园式厂区、绿色化企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生态工业新区尽显最美的一面。

江阳区坚持绿色发展,塑造工业新形象,坚持创新驱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绿色工业。

全区大力推进沿江绿色发展,引导沿江工业企业有序退出,关停沿江设计洪水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工业企业8家,搬迁3家。同时,督促指导工业企业强化污染治理改造,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清洁化生产技术改造。目前,益鑫钢铁和沱江水泥公司已实现达标排放,泸州老窖股份公司实施完成了罗汉酿酒基地锅炉改造项目。

“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整改提升一批”,江阳区对“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力度绝不手软,采取强制措施实施分类整治。为了从源头上防治工业污染,全区加强对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备案审批管理,不再新建及扩大产能、鼓励“退城入园”、实施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审批、核准、备案一律按国家规定严格执行。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江阳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精准服务 激发新活力

江阳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初心和使命体现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上来,积极推进工业“千亿”集群计划有效实施,让企业不断迸发创新活力。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政府部门帮助企业不断迸发创新活力的共同行动。江阳区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积极作为、靠前服务,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无事不扰,随叫随到。”这是企业最乐意看到的良好营商环境。江阳区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企业减负,企业心无旁骛、聚力凝神,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中去,聚焦创新成长,创造更多税收。由此,也形成了政府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

“最多跑一次,服务送上门。”这些年,在江阳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代办员”“店小二”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一座座互通桥梁,让政府了解企业需求更快速,企业寻求政府帮助更便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江阳区将继续坚持“‘千亿’计划”不动摇,锚定“加快发展”不放松,全力打造川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