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江阳,“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繁忙。“供水干管、配水管网、入户管网、加压站建设同时在10多个镇街紧锣密鼓推进,高峰期时工地上有好几百人上千人同时施工。工人们加班加点的超常付出,只为让农村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告别用水难。”江阳区水务局水利站站长李先武说,5月份,江阳“全域安全供水”工程进入全面铺开、全面攻坚阶段,迎来建设高潮期。
偏远乡村用水不再难
4月8日,在通滩镇宜定金雨滩村,工人们正在架设供水管道,将南郊二水厂提供的优质自来水源源不断地供往宜定。
“这下安逸了,水清清亮亮的,一点杂质都没的,用水紧张、用水难的问题彻底解决了,老百姓真的欢喜得不得了!”金雨滩村9社村民罗洪明笑得合不拢嘴。5月17日,江阳“全域安全供水”通滩至宜定输水干管全线完工通水,当地2万人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宜定金雨滩村属江阳区供水最高最远的村,现在这里的村民同样吃上了城市自来水,标志着江阳“城乡供水一体化”迈进一大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性进展。
“以前,因为水供应不上,只能实行分时分段供水,经常停水,特别是夏天热得一身汗,想冲个澡凉快凉快,遇到停水,拧开水龙头,滴不出一滴水,也是没办法,用水不方便、很恼火。”金雨滩村村支书黄兴隆甚是感慨。
宜定供水站站长余均权向记者介绍了通滩镇宜定水厂扩建前的情况:建于2004年7月的水厂,原设计日供水量400立方米,供水人口3000人。而宜定片区涉及陵园、金雨滩村等6个村约2.5万人。由于近几年来,管网延伸工程的建设,农村用水户不断增加,当时的设计供水量不能满足现在用水户的用水需求。宜定片区群众用水只能靠分时分段供水,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困难,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改变用水难的历史,喝上安全、放心水,对此村民盼望了多年。村民们从听说要实施全域安全供水的消息起就开始热切关注,大家纷纷到施工现场看工人挖管沟、铺设管道,项目一点点实施推进牵动着每个村民的心。
“我们有空时都喜欢去看看工程实施得咋样了,大家围在一起议论,都一个劲称赞政府办的这件大好事大实事,真的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亲历项目进程的金雨滩村村民周跃全说,通水那天,村民们觉得比过年都还高兴,用瓢舀起水倒在盆里,看着白哗哗的水心里就爽、就欢喜!
石寨镇是江阳区最偏远的乡镇,该镇的村民现在也同样享受到了城市的优质自来水。4月19日,水务公司的技术员到石寨镇久桥村检测从城里输送来的自来水水质,村民韦从富一边用自来水洗菜一边点赞:“以前,放出来的水泛黄,有些沉淀物,现在的水压力足,水大又清亮,水质好,洗衣做饭,都很方便。”
得益于安全饮水工程,村民们的饮水现状将彻底改变,会心的笑容在一张张淳朴的脸上荡漾开去。
力争9月底全面建成通水
在江阳“全域安全供水”施工进度计划表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时间节点、形象进度、工作内容等。表上标明,工程分为三个标段,一标段通滩-况场-华阳-黄舣管网建设基本完工;二标段蓝田-石岭、泰安-分水、丹林-江北等镇街输水干管及加压站建设加快推进;三标段丹林、茜草等10个镇街的配水管网及入户管网加紧施工……与时间赛跑,工人们加班加点、不分昼夜赶工期。
过去实施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成17座农村集中供水站,通过管网延伸,将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受益群众达18万人。从运行情况来看,水源水质差,供水规模小,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出厂水质不稳定等问题较为突出,加快建设高等级、上规模、设施全、水源优的饮水工程,势在必行。
江阳区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全域安全供水”。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难的是体制机制,缺的是资金来源。2016年2月,区政府采取“政企合作”模式,与泸州市兴泸水务集团签约了“全域安全供水”项目,决定用2年多时间,按照“两片四线”布局,将泸州南郊水厂和茜草水厂管网延伸至蓝田、况场、华阳等15个镇街,新安装主管、支管和入户管道7600公里,总投入4.4亿元,解决36.54万人饮水安全,实现城乡“同水源、同水质、同管理、同服务”。
目前,经过2年多的建设,江阳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已完成管道安装近80%,新发展和改善用水户超过6万户,20多万人喝上了“安全水”。到今年9月底,将有36.54万农村群众跟城市居民一样,同等享受城市供水,实现农村供水入户率达90%以上,水质合格率达100%。
从无水到有水,从涩水到甜水,从挑水到自来水,“全域安全供水”的实施,汩汩清泉流向千家万户,润泽着广大村民的心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