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石寨镇开始创建“省级卫生乡镇”,该镇具体通过以下步骤:一是干群动议、人大调研、提出建议;二是党委决策、形成决议,制定政策;三是政府推动、形成方案、强力实施;四是纪委督查、镇村通报、督促落实;五是人大视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六是总结经验、表扬典型、群众参与。全镇以公共区域的清洁,带动居民家庭的清洁;以“三边”治理(路边、水边、农户周边)的推进,提升居民洁美家园的意识。
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五有”。一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投入25万元,建设垃圾收集点87个(今年还将新建24个)、安装果皮箱15个;投入30万元,在学校、新村建设地埋式垃圾库2个(今年还将在田湾村新建1个)。二有垃圾清运队伍。现有自愿保洁人员29人,配备保洁服、专用背心、手推车等保洁必备设施设备,对6村42公里主干公路和1个社区日常保洁。有垃圾装卸工2人,垃圾清运车1辆,每日分线收集转运,做到日产日清。三有再生资源回收点。分别在石寨镇社区朝阳路、中心街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点3处(包括高粱梢回收)。四有村规民约。村民代表议定村规民约,将不乱倒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构建生态村庄纳入村规民约,使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成为广大村民的共识。五有资金投入机制。环境治理经费均纳入由镇财政预算。2014年投入近100万元。今年拟投入150万元,仅一季度,已投入40万元,其中保洁员、垃圾清运工资7.3万元,垃圾转运、处理费8万元,新增、维修垃圾收集设施21万元,其它3.7万元(含购置保洁服装、工具、水边治理等)。
二、大力实施“三边”治理。“路边”治理标准:草不冒沿,泥不上路,路面干净,边沟通畅,视线通透。“草不冒沿”,让路面宽阔;“泥不上路”,避免车轮打滑;“路面干净”,行车不溅飞石;“边沟通畅”,避免积水浸泡;“视线通透”,驾车路况清晰明白。“水边”治理标准:清理念,突出“宣传”治“盲”;清垃圾,突出“净化”治“脏”;清水质,突出“民生”治“臭”;清淤泥,突出“畅通”治“堵”;清障碍,突出“有序”治“乱”;清溪流,突出“美化”治“差”。“户边”治理标准:个人形象讲仪表,卫生习惯养成好;居室物品整而齐,被褥床单勤换洗;残垣破壁及时修,渣渣皮皮不乱丢;柴草农具分类码,家里家外不乱挂;畜禽宠物要圈养,里里外外无乱像;勤洗勤消勤打扫,异味四害滋生少;房前屋后花草香,文明家庭响当当。
三、制定并广泛宣传“乡规民约”:生态石寨好地方,遵规守约益家乡;爱党爱国爱集体,勤业致富讲正气;守法正道懂礼仪,黄赌毒盗邪不去;水电气车讲规程,事故危害心中明;尊老爱幼传统好,邻里互帮路多跑;晚婚优生育儿女,儿媳孝道细微起;鸡毛蒜皮莫较真,笑脸和气不伤身;垃圾砖瓦不乱丢,家里家外环境优;公益事情前头干,推诿扯皮靠边站;依规照矩成方圆,家园美丽多和谐。
四、突出开展水资源环境治理。一是发放倡议书,引导村民积极投身于水库、山坪塘、溪河等水资源环境治理,杜绝乱排污水、乱倒垃圾、肥水养鱼、侵占河道、用电捕鱼等行为,并相互监督、举报、制止破坏水资源环境和水利设施的行为。饮用水源龙兴寺水库,自去年以来,开展了以面源污染为主的10项专项治理行动,经多次检测,水质逐渐好转。二是投入100万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共打井265口,安装管道15千米,同时完成了改厨、改厕、改圈工作。三是投入60余万元,建设上湾村、凤龙村农村自来水供给设施,惠及750余户2800余人。并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