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江出川第一县,位于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交汇处的合江县可以说是一座山水之城,几条河流也构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脉。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时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探索与生态和平共处的过程中,合江以落实河长制为基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呵护一方碧水青山。
读一条河就是读我们的过去,护一条河就是护我们的未来。长江、赤水河合江段是合江县城区人口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水源地,沿岸孕育了丰富的物产,是荔枝、真龙柚核心产区在这里,先市酱油核心酿造区在这里,维护流域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县委副书记、县长胥兴贵说:“我们将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管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执法监管六大任务,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全力推进责任落实到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工作全面铺开。合江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的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河长通过认河、巡河、护河、治河等方式“走马上任”。
佛荫镇留学堂村村党支部书记刘良才是常桥河的河长,这条长约3公里的小河曾经一度是村上饮水、灌溉的重要水源。一到夏季,常桥河面就会有水葫芦生长。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这几天,河长刘良才每天都带着村民们对河面的水葫芦进行清理,他说,要继续宣传河流保护知识和环保知识,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河流保护中来。
目前,全县共有县级河长23名、乡镇级河长121名、村级河段长296名,村级河片长913名。落实河长制,合江全力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对长江合江段14个砂石堆场集中整治,转运常年洪水位线下砂石1600万吨;取缔非法码头6座、规范提升6座;对自然保护区内河流实行砂石全面禁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0.4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有力支撑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水生态得到修复,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也得以休养生息。2016年12月27日,农业部《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明确从2017年1月1日0时起,赤水河流域全部天然水域进行为期10年全面禁渔期。赤水河渔民转产转业涉及我省泸州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但拥有捕鱼证件的45户83位渔民,全在合江。保障转产渔民利益,确保他们收入稳得住成为了合江的重要课题。
在充分尊重渔民诉求,多次征求对补助标准的意见建议,实施政策奖励后,一个月内,所有渔民自主完成船体,网具及附属设施拆除,告别了风雨飘摇的船上之家,洗脚上岸开始了新生活。
渔民上岸,水面上再也没有渔船的“突突”声,曾经喧嚣的赤水河恢复了宁静。水面之下,鱼类得以安静成长休养生息。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持赤水河优良的水生态环境,合江参与云、贵、川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坚持把县域经济发展与流域管理保护统筹起来,确保流域管理、保护与发展整体联动、有机衔接,使河道达到"水清、河畅、鱼游、景美"的自然风貌。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河流保护就有了大方向;一河一策,一段一长,河道治理就有了大主题。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用最严的决心、最严的举措、最严的力度推进制度落地落实,这是我们对于生态保护和河流治理给出的“合江答卷”,这份答卷告诉我们,只要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落实的决心,山还是从前的山,水还是从前的水,合江,依旧是记忆中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模样。(县新闻中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