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泸县将建成全国唯一宋墓石刻博物馆 展陈价值连城

2020年10月22日 10阅读 来源:四川日报 2014/4/8

4月1日,泸县县城南面的泸县宋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工地上一片繁忙,这座全国唯一的宋墓石刻博物馆正在紧张施工中。

10年前,泸县在打击文物盗窃行动中收缴的700多件石刻,掀开了泸县宋墓石刻的神秘面纱。在这个偏居川南的小县城,19个乡镇均有宋墓分布。那些密密麻麻雕刻于墓室里的青龙白虎、武士仕女、瓦肆勾栏……鲜活地勾勒出了南宋时期繁华富庶的泸县。

今年底,泸县宋代石刻艺术博物馆有望建成,届时,“雕刻在石头上的南宋王朝”将首次向公众一展真容。

打击盗墓 揭开泸县宋墓之秘

如果不是打击盗墓,连泸县的文物工作者都没意识到这片土地是巨大的宋墓宝库。据不完全统计,泸县宋墓已暴露在外的有500余座,地底下的数量更加恢宏。

“我们就等着博物馆建成的这一天,否则文物仓库简直堆不下了。”泸县文物局局长陈凤贵告诉记者。在泸县文物局文物库房里,近2000件石刻堆得挨挨挤挤。仓库外的院子里,两座石狮雕像倒在地上已长出青苔。工作人员陈红说,里面的确没地方给这两个大家伙了。

泸县有这么多的“宝贝”,在10多年前,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当地农民在种地时经常一锄头下去就能挖到一些“大石头”,根本不稀奇,更不知道这就是宋墓石刻。这些石刻,有的被当成砌猪圈的石板,或者是盖房的地基,有的还成为铺路石。

2000年左右,时任泸县文管所所长的卢大贵,偶然在电视上的一个拍卖会上看到一块拍出几十万元的古代石刻。“它和我们县石刻上的一些造型太像了。”他开始密切关注宋墓石刻。当年夏天,连绵暴雨后的泸县牛滩镇一座小山包山体滑坡,露出一座古墓。几天后,村民报告有盗墓贼挖开墓室欲盗走石刻,卢大贵带人抢救性发掘,将一批精美石刻运回文管所,并且开始向上级层层汇报。与此同时,泸县玄滩、潮河等地连续发现宋墓石刻且有盗墓现象,这终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2002年夏天,大雨再次致泸县红光村、金宝村等地的小山包出现滑坡,山腰上层层叠叠的墓葬暴露出来,不时能看到墓门上的雕花图案。9月,四川省和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泸州市县两级的文物工作者组成联合考古队,进驻两地进行发掘。在5处墓葬现场,出土了160多件宋代石刻。这一联合考古,成为当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

不过,真正让泸县宋墓晋级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却是2004年破获的一个文物盗窃事件。陈凤贵说,那一次,在泸州胡市镇的一个破败仓库里,发现了793件石刻和石雕,重达80多吨。“我们用了7辆大卡车才装完。后来再用板车拉到仓库里,跑了170多趟。”经清点,仅这次缴获的石刻就有两件一级文物、数十件二级文物。很快,泸县宋墓在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勾栏瓦肆 再现南宋富庶生活

为了死后仍能享受生前的待遇,墓主人斥巨资邀当地的能工巧匠,采当地易于雕刻的砂岩,修出一座座地下宅第,把其生前的奢华生活永远镌刻在了墓室里。

为何泸县会有如此密集并且雕饰精美的宋墓分布?陈凤贵说,四川在北宋时被分为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和夔州路等4路,泸县就是潼川府路的首府。由于泸县等地直接面对长江以南的“泸夷”,使得其军政地位几乎与成都相当,驻扎了数量可观的军队。再加上蒙宋战争时期蒙军从南北两线进攻巴蜀,彼时的泸县成为抗元的重要桥头堡。而军政之外,泸县得益于沱江和长江交汇的水上交通之便利,商业十分繁盛。“这里不仅产酒、稻米和茶,还和自贡一样产盐。”有专家统计,泸州一带的“商品市场”草市镇,宋时多达67个,仅次于成都。盛极一时的泸县,达官显贵云集。宋墓出土了大量武士石刻,说明不少墓主的身份或许就是这里的领军文臣或者将校。

古人视死为“再生”。为了死后仍能享受生前奢华生活,他们斥巨资邀当地的能工巧匠,采当地易于雕刻的砂岩,修出一座座地下宅第,把那些生动场景永远镌刻在了墓室里。

在泸县文物局1号仓库,几尊高约一米六七的武士雕像格外醒目。陈凤贵说,几乎每座宋墓前都有这种镇墓俑,他们是主人的守护者。而另一座“妇人启门”雕像,则刻着一个丫环倚门而立,仿佛正欲打开大门迎接主人归来。这种“妇人启门”的墓室题材,也往往暗示假门之后,还有庭院或者房屋,借此说明墓主家业之兴旺。

那墓门之内,是怎样的一个繁华世界?2002年在金宝村发掘的一号宋墓,完全就是一座宋人宅第。这处宋墓,在石头上雕刻出廊柱等木建筑结构,甚至还在墓顶雕刻了一处藻井,并且加盖了人字形屋顶。这为宋朝建筑的样式,留下了最逼真的写照。左右侧龛,有丫环手持托盘、有妇人手捧圆盒侍候。而在大多数的宋墓后龛,则往往会有侍女站在空空荡荡的交椅旁,等着主人归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能坐交椅者,都是非富即贵,生活奢靡。

还有一种勾栏石刻,往往雕在墓室顶上,以便主人死后也能看到勾栏里的表演。在泸县的勾栏石刻中,有乐伎击鼓、吹箫、抚琴,表演场景无比生动。

白居易《琵琶行》里“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六幺”舞,也得以鲜活再现。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春新曾专门就宋墓石刻作课题研究,“这种舞的特点就是手袖为容,踏足为节。”而1号仓库里有两个乐官的浮雕,正是甩着衣袖,踏着节拍,形态婀娜。“泸县的六幺图,甚至还告诉我们,这种舞原来男子也能跳。”张春新说。

    妇人启门 博物馆展陈价值连城

泸县的宋墓石刻价值几许?也许可以通过文物拍卖来说明。早在十几年前,一块普通的石刻文物在香港就能拍出10万至20万港元。1997年,一块中国五代时期的墓葬石刻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卖,送拍人自己购买时就花了80万美元。

当被发现的宋墓石刻源源不断运到泸县文物局的仓库,修建一座博物馆来展陈这个地下的南宋世界,在几年前列入泸县政府议题。如今,泸县抢救征集和收回的宋墓石刻,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01件,二级文物近300件。其价值难以估量。

当然,泸县宋墓石刻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们的出土,对研究南宋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甚至丧葬习俗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取材于宗教题材的青龙图,雕刻细腻、精湛巧妙;芙蓉、牡丹等花卉图案,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泸州当地的酒文化甚至也在石刻中反映了出来:有的石刻上,竟然有男侍手持1尺多高的酒壶,看来酒城文化早已源远流长。

陈凤贵说,泸县宋墓的石刻采用了深浮雕、浅浮雕和线刻3种手法,技艺精湛、线条流畅。不同的雕刻,风姿各异,气韵生动。石刻艺术水平之高,堪称同时代同类建筑的上乘之作。即将建成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将把宋墓石刻的精华全部呈现。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所为其设计的方案中,“妇人启门”石刻图被巧妙用作了博物馆大厅的入口。“古墓惊现”和“墓室探秘”的互动展陈,则将让观众通过多媒体模拟考古宋墓的过程。当然,博物馆的最精华之处在于宋墓石刻分门别类的展陈,这些掩埋地下千年的冰冷石刻,将展现一卷南宋风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