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关于履行职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市气象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转变社会管理职能,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制定监管制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等一系列新举措,构筑全市防雷安全监管体系。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狠抓责任落实。按照省气象局部署的《2017年全省防雷安全监管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任务要求,成立了市防雷监管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优化防雷行政许可的通知”,并已报市政府办公室。6月中旬召开全市防雷安全监管和防雷体制改革推进会落实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防雷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调防雷安全监管是气象部门的职责,是气象部门履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防雷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狠抓防雷安全监管责任,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探索联合执法。市局领导牵头与安监部门全面对接,就全市防雷安全工作达成几点共识:一是将防雷安全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考核体系;二是结合安监部门危化企业白皮书制定防雷安全管理对象目录;三是联合发文强化全市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四是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落实气象、安监等协同监管制度,与市安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市防雷安全检测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气象安全工作的通知》。
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启动专项行动。组织对危化、易燃易爆企业白皮书进行了逐一梳理,结合《盐城市防雷重点单位名录》进行了对比确认,最终形成全市危化、易燃易爆单位名录共1099家。同时组织制定了《盐城市防雷安全专项检查表》,并且下发了《盐城市气象局关于开展2017年度全市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到9月底,我市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开展“家家到”的执法检查,10-11月结合双随机检查进行督查。根据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制定专门监督检查计划,进行全面的防雷安全工作情况摸底,通过联合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迅速组织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企业“家家到”式的防雷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企业场所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台账。 检查人员在现场通过现场座谈、实地踏勘、查阅台账等形式,力求消除防雷安全隐患,确保全市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场所不发生因雷击原因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截止7月中旬全市已检查易燃易爆危化品企业287家,共提出整改57项。
四是充实执法力量,部署双随机检查。按照省气象局、市政府法制办关于依法行政工作的相关要求以及开展“双随机”检查工作的需要,组织开展执法证件清理、换证、申请工作。新申请市级执法证4人,监督证1人。同时要求各县局组织相关人员积极申报县级执法证件,全市目前持证人员已达61人。积极部署“双随机”检查工作,按照省局防雷安全监管专项行动的统一要求,成立盐城市“双随机一公开”领导小组,下发执法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建立“双随机”抽查工作流程,制定了盐城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象库、执法人员库、监管责任、措施清单和执法检查表格。下一步按照“双随机”的工作要求,结合盐城市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双随机抽查。
五是开展科普宣传,提高防御意识。联合安监、教育、商务、文广新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市易燃易爆单位、学校及文物保护单位等防雷重点单位进行防雷安全知识宣讲。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面向民众的防雷安全科普宣传,通过“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发放防雷安全相关材料,在气象影视节目中,制作播出防雷安全监管图片,配合司法局制作防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展板,在法治广场展出。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灾后自救能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