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月更替,开启序章。2019年是我市生态环境工作力度持续加大的一年,也是污防攻坚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为了积极配合全省调查测评工作,宣传我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实施和推进情况,展示生态环境工作和污染防治攻坚年度成果,动员市民积极参与,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推出“镇江生态文明建设2019记录”系列报道。
“江南名城”镇江,自古以来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如果说生态是城市的优势,那么绿色就是城市越培越厚的底色。2019年,全市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工作主线,全方位、大力度治理水、土、气,生态环境面貌有了较为明显提升。
2019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大会,部署污染防治“四战并举”目标任务。年底之时,又召开高规格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上下同欲者胜,合力而为可断金。在全市各级高度重视之下,生态环境工作各方联动,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明显。
在空气环境质量方面,2019年,市区国控站点PM2.5年均浓度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大幅超过了下降5.6%的年度考核目标;优良天数比率69.6%,完成优良率66.5%的省考核目标。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Ⅲ比例分别达到87.5%、94.7%,超过年度目标12.5和29.7个百分点,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居全省第2位。
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成效。90项突出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60项,其中,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4项完成整改8项;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61项完成整改44项。长江经济带“4+9+1”问题完成整改8项。长江豚类保护区整改工作是在国家2019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中我省唯一被表扬的项目。
齐抓共管合力攻坚态势喜人。全市各地排查整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隐患248个,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486家,钢铁行业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碳素、水泥等行业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化工等重点行业完成VOCs治理项目167项。市工信局大力推进化工行业整治,去年以来累计关停化工企业49家,化工企业入园率54.1%,减化比例达48.5%,关停力度和入园率居全省前列。市水利局积极推进长江岸线项目治理和苏南运河整治工作,2019年干流岸线利用整治项目116个已完成65个,京杭运河干流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市公安局积极推动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划定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车限行区。市住建局完成12条黑臭水体整治,111个重点建筑工地和43个重点混凝土企业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江河碧空”行动港口专项检查,排查整改问题20多个。市城管局提升道路扬尘控制力度,市管渣土车实现全加盖,道路机扫率和洒水频次大幅增加。
据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华介绍,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路子,实现“三个同步、三个喜人”——经济指标与环境指标同步提升,绿色发展态势喜人;环境问题整改与产业转型升级同步推进,污染攻坚成效喜人;城市发展与人居环境同步打造,美丽镇江建设进展喜人。2019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用电量增长7%、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4%的同时,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生动有力地践行“两山”理论。
完善经济激励政策,举办“绿色之美、美在金融”政银企对接会,指导企业办理环保贷1.932亿元、绿色债券贴息200万元,帮助40余家企业争取环责险补贴,争取上级环保专项资金3.3亿元。市生态环境局帮办服务北汽(镇江)公司重组项目被企业家代表评选为全市优秀帮办案例一等奖。2019年全市信访举报受理量下降25.3%,其中省部级信访举报受理量下降42%。
本报记者 杨佩佩
本报通讯员 阙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