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举行的静安区2019年度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百家优秀企业表彰云颁奖活动上获悉,静安区2019年新增岗位51599个,新增创新创业等各类企业2814家,举办各类招聘会46场,完成启航青年就业767人,帮扶引领创业、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等方面均超额完成任务,在中心城区位于前列。今年1-5月,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1434人,保持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线16200人以内;帮助387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完成指标数的65.59%;帮扶35周岁及以下或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人员创业230人,完成指标数的47.92%。
据区人社局介绍,此次受到表彰的共有45家促进就业企业和55家创新创业企业。其中,有11家企业已经连续4年登上表彰名单,涵盖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体育和娱乐业等多个行业。静安区将特别拨付专项资金,对百家企业予以奖励,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同时也将以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努力确保全区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加码”政策力度促进就业
在前不久举行的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青工职业技能大赛中,上海瀚洋电信科技发展公司员工刘慧不仅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还被授予“上海市共青团市委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称号。从一名青年见习员工成长为斩获多个奖项的青年技术能手,刘慧快速成长的背后,是该公司青年见习工作室的系统化培养和她自身的不懈努力。
据该公司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公司始终将培养青年员工放在公司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静安区就业创业新政》16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职业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4年来,公司培训期后签约率达80%。
据悉,今年以来,静安区已经陆续推出《关于给予静安区相关企业就业补贴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就业岗位的通知》《2020年静安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计划》等就业政策,为企业“减压”,为就业“加码”。不少企业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主动担当作为,促进就业。连续4年获得“静安区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百家优秀企业”荣誉称号的上海外服(集团)有限公司,在2019年解决就业总人数达22196人;招用应届毕业生2433人、失业青年8390人;共有121位见习学员参加了见习项目。
升级创业扶持惠及更多创业者
今年5月,参加“慧创启航”静安女性创业征集活动以及“双创周”评选活动;6月,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上海静安赛区选拔……在最近举行的多项创业评比、选拔活动中,上海芮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出镜率”颇高。公司创始人刘颖介绍,公司自2018年2月14日注册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5G环境下用AR/VR/AI/结合传感器、声光电等黑科技为企业在商业场景中打造沉浸式数字营销新体验。创立以来企业营收600多万元,目前已与100多家500强企业进行合作,并成为支付宝及京东的技术合作伙伴,此外还带动就业11人。
刘颖告诉记者,公司能够越过初创期的“槛”,不断发展,离不开孵化示范基地——云华科技创新创业园,在公司初创时提供的政策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对接和融资手段等支持,获得系统、全方位的专业化创业服务。
记者从区人社局了解到,静安区在2019年就对创业扶持补贴进行全面升级,惠及更多个人、企业、孵化载体等。同时还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开展“空中加油站”创业驿站给力计划,为企业成长注入“强心剂”;搭建“融资橄榄枝”投融资服务平台,改善创业项目融资难、匹配效率低等问题;打造“以赛促创助推创业”高校创业指导站,助力大学生创业。
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区域“一轴三带”发展战略,全区已经形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创新创业主轴”以及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业商务集聚带、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和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等三条创业孵化的“集聚带”。商业创新企P2、XNode、U-cube以及百联创业空间、蓝梦谷聚能湾等纷纷入驻其间。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市、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5家,为初创企业活下去、活得好保驾护航,有效地提高了初创企业的成活率。
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近年来,科创元素已经当仁不让的成为创业就业的新动能。以研发、生产、出口销售电线电缆为主营业务的上海斯麟特种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至今累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16项,实用新型8项,各类产品的国际、国内认证25项。2019年,公司营收入达43016万元,研发经费支出100余万元。
在静安,像上海斯麟特种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这样的高新企业并不在少数。据静安区科委介绍:近年来静安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19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已经达到359家。在2019“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共有47家企业获得上海市创新资金立项。众创空间也在不断的升级发展,初步形成了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发展格局,2019年共有众创空间品牌20个,运营空间近40个。
静安区人社局负责人表示,静安人社部门将继续加码政策力度,优化服务模式,尝试制度创新,强化技能培训,进一步激发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和新岗位的增长,保住就业基本盘,为企业鼓劲加油,帮助他们扬帆再出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