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领导前往6处红色革命遗址瞻仰,实地察看上海红色资源发掘保护利用情况。其中有3处位于静安区,分别是上海市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区委常委会迅速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市领导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区委书记陆晓栋强调,要学习贯彻好市领导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精心打造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注重内涵丰富、特色突出、展现底蕴,彰显静安红色文化的品质。要组织开展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
近日召开的红色文化工作推进会在总结“红色遗址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品牌打造”三大行动实施十个月来,区内各类红色资源的发掘、利用以及红色品牌打造等方面所取得成效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今年红色文化三大行动的重点工作。
一处处红色革命遗址静静伫立,无一不承载着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斗的光辉历史。一段段曾经湮没在岁月中的红色历史重现眼前,一次又一次地点燃理想之光,彰显信仰之力。一个个红色文化品牌,记录荣光,将深厚的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广大静安人在这片红色文化热土上,用心用情地讲好带有静安印记的红色故事,打响专属于静安的红色文化品牌,并从中汲取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和力量。
红色遗迹传承理想之光
新闸路613弄12号(原经远里1015号)是一幢有着百年历史的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曾是彭湃烈士在沪革命活动地点,也是早期中央军委租用的机关所在地。2019年底,一个名为“中共中央军委在上海(1925—1933)史料陈列展”的展览,不仅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中央军委自1925年10月成立至1933年1月离开上海向苏区转移期间八年的历史,也让这幢经过“修旧如旧”保护性修缮后的老房子,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
同样通过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性修缮,实现“脱胎换骨”的,还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新增的152件史料、融入AR、VR、AI虚拟技术的展陈手段、展出的《共产党》月刊全六期实物、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编辑出版的《马克思纪念册》等镇馆之宝,这些都让参观者得以身临其境般地走进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历史岁月。
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在静安区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99处红色纪念场馆和革命遗址旧址等红色文化遗址,其中有6处被列为全市“党的诞生地”发掘保护类重点项目。目前,静安正积极推进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的场馆筹建以及筹备拍摄20-30部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旧址遗址微视频等工作。
如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动人瞬间,一直都是红色遗址保护工作需要重点思考的“命题”。为此,静安通过“一部手机游静安·静安文旅VR全景地图”的方式,为区内革命遗址逐一建档立牌,设置二维码导览,通过细化梳理和深入挖掘,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参观者可听、可视、可参与的“活历史”,最终实现全区99处革命遗迹全覆盖,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故事在演绎”的人文环境。2019年,已经有6个红色纪念场馆实现线下线上“二维码全景阅读”,占全区红色纪念场馆的75%。
情景党课赓续信仰之力
“亲爱的一弟,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我的依傍,你于是乎在我的心田里,就占了一个地位。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当身穿上世纪三十年代服装的讲解员深情地念出家书,这段尘封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很多人。这是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情景党课《印迹》中的一幕。
同样让人感动不已的还有一张被讲解员称为“不完美的完美全家福”的照片。这张只有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的照片为什么会被称作全家福?情景党课中播放的一段视频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当时一家4口都在现场,但由于中共中央有严格的纪律规定,所以毛泽东没有入镜,这也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借助时空穿越、接头暗号、参与演绎等形式,情景党课《印迹》赋予了观众代入感极强的浸入式体验和互动,得以通过一段历史、一张照片、一封家书、一首词,以小见大,了解革命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感悟“坚守”“信仰”的真义。
除了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静安区目前还有三处红色场馆上线了量身定制的情景党课,包括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陈列馆的《印痕》、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的《足印》和上海蔡元培故居陈列馆的《印象》。尽管内容各不相同,但是每一部情景党课都在课程设计上动足心思,充分挖掘各个红色场馆的独特人文资源和历史定位,用“党课”模式代替传统的讲解和授课模式,运用视频、音频、手机互动游戏等技术手段,导入仪式设计、人物演绎、戏曲引入、戏剧表演、朗读互动等表现形式,引导观众穿越时光,与历史人物同观共感,在接受革命浪漫主义洗礼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共产党最本源、最纯粹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追寻革命火种,赓续红色血脉。
今年,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陈列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也将相继推出浸入式情景党课,实现全区红色纪念场馆一馆一故事,一馆一特色。
红色基因润养静安少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静安区通过开展“国旗下成长”升国旗仪式教育系列活动,让常态化仪式教育成为青少年红色文化浸润的必备品,不断增强青少年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全区学生还纷纷走进革命历史遗址、红色纪念地等场馆学习党史、国史,在“寻、看、访、思”中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领巾心向党,小小追梦人”中小学生红色印迹寻访活动,引导青少年利用暑假和假期,“小手牵大手”带着父母前往区内红色地标进行打卡,同时参与线上红色知识竞赛。区内100所学校全员参与,线下打卡超过2万人次,线上答题人数突破24万人次。
静安区还积极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与学科教学、校班会课以及团队活动课有机结合,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与主题教育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红色课程,打造红色文化育人主阵地。“初心引领童心”青少年教育互动团队课、通过研发光影剧红色队史课、设计制作兼具电子录音及讲解团队史知识的“领巾团小兔”等贴合青少年喜好的红色文化宣教产品,让团队课程更具吸引力。今年重点打造的2020《光影先锋》系列党队课,利用沉浸式课堂开展互动式活动,学生既是聆听者、又是展示者,其中特别推出“领巾剧场”戏剧盒子,让学生尝试用光影剧的创意形式重现队史中的光辉画面。
红色品牌献礼建党百年
静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地、革命领袖足迹地、早期中共中央机关聚集地、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诞生地、群众运动策源地。持续培育和发展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首部党章诞生地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四个静安独有的红色文化品牌,是静安献礼建党百年的重要抓手。
2019年创新推出的“漫步苏河湾”文化微旅行线路,以历史为轴,文化为脉络,通过一条2.5公里长的徒步路线和两场“环境戏剧”,将苏河湾区域文物遗存和历史风貌首次完整和系统地呈现出来。市民游客既可以在行走中,听讲解员一路讲述上海总商会旧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苏河湾沿线重点文化地标故事,也可以走进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在“环境戏剧”《历史的瞬间》所营造的具有时代代入感的戏剧场景中,通过演出观看者与演出参与者,两种身份的变换与融合,让红色记忆变得生动而立体。
今年,静安区将重点围绕“一展、一书、一剧、一批场馆、一系列路线、一批品牌”,着力推进静安红色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标准和内涵。
一展:计划于7月1日,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举办“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1921—1933)”展览,并通过“六进”方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实践站、实践点等各类阵地进行巡展。
一书:开展《红色故事汇》(暂名)编写工作,讲好静安红色文化故事,计划今年年底出版上册,明年完成下册,献礼建党百年。
一剧:邀请专业团队选择静安红色文化素材进行创作,结合静安现代戏剧谷,把静安红色文化以戏剧形式搬上舞台。
一批场馆:区内各红色纪念场馆将立足开展讲解培训、优化导览设备配置、完善接待流程等,实现日常运行管理以及功能的提升,同时设计好契合各场馆特点的主题仪式,用好情景党课,打造红色文化新亮点。
一系列路线:以“初心不忘,走向未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年积淀,深厚人文”“游走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和“行走苏河”为主题,设计推出5条红色精品路线,串联起区域内的红色地标,展现静安丰富厚重的红色底蕴。
一批品牌:评选命名十佳红色文化宣传员和具有静安特色的十佳红色文化活动项目,以点带面整体推动静安红色文化品牌出新品、出精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