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面落实国家战略 开启智能制造新篇章——“中国制造2025”国际合作论坛·智能制造论坛在普陀区举行

2020年10月27日 10阅读 来源:新普陀报 2017/11/13

11月8日上午,“中国制造2025”国际合作论坛·智能制造论坛在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金兴明出席并致辞,区委书记曹立强,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敏浩,区委常委、副区长顾军等出席。

11月7日至8日,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期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制造2025”国际合作论坛,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次智能制造论坛由国家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市经信委、普陀区政府等共同承办,旨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

辛国斌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推动新一轮科技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孕育兴起,智能制造日益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建立健全推进体系,研发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不断夯实基础支撑能力,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下一步国家工信部将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引,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统一规划、分类实施,企业为主、政府引导,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升级,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金兴明在致辞中表示,上海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发展,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将智能制造作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智能制造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上海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深化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智能制造应用,探索智能制造应用新技术,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

周敏浩说,高端制造业特别是人工智能,关系到国家和地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普陀区立足空间优势、科研优势、区位优势,选择将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作为“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产业方向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政策和专项政策,在产业功能平台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产业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普陀区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创新监管、改进服务和强化专项扶持上,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论坛上,来自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知名企业代表、相关领域专家就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高端制造业竞争新焦点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江苏爱康集团副总裁张喜冬,达索系统中国工业装备行业高级总监司现锋,博世(中国)投资公司工业4.0项目总监任晓霞,大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云鹏,易界DealGlob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冯林等嘉宾围绕“智能制造的探索和实践”这一主题展开高峰对话。

近年来,普陀区在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功能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2015年“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总部落户位于本区的上海电科集团;2016年发起成立了“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积极打造大张江“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作为张江科学中心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承载,目前已集聚了30余家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并引进了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中国-以色列机器人投资孵化中心等功能性平台。2016年底,园区获“上海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授牌。近期,作为全市推进科创中心建设重要举措、重点推进平台之一的华师大“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落户普陀。同时,普陀区还制定了支持科技创新的“科创28条”政策及一系列实施细则,设立了总规模达20亿元的科创专项基金,出台了“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10条政策”及细则,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