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就区司法局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十届区委四次全会精神,主动跨前、主动担当,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三个转型”紧密结合,致力于为经济转型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支撑、为社会转型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保障、为城区转型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改革大局、转型大局贡献司法行政力量等问题,对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文瑶进行了采访。
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区司法局怎样结合实际理解、回应社会治理新要求?
答:社会治理的重点在社区治理,新的一年,我们要着眼基层社区,推进各类法律服务资源科学配置,将法治精神渗透、滴灌到百姓心中,以社区法治“小生态”的优化助力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
要发挥人民调解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托居村委电子台账、基层司法行政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加强常态化矛盾排查、研判、预警机制建设;加强人民调解专业平台建设,提升专业调解工作能效;深化案件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向居村委延伸,促进社区人民调解规范化;推进住房租赁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探索建设民商事纠纷、涉校纠纷调解委员会,扩大调解覆盖面;促进法律援助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进一步融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
大力推进社区普法,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促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普及法律知识;以重要节点、民风民俗活动等为契机,集中开展法治宣传和法治咨询服务活动;挖掘社区资源,充分利用优势,开展法治文艺展演、法治电影展播、法治作品展览等法治文化惠民活动;开展与群众零距离的以案释法、宣传解读工作;将法治元素融入广场、公园、步道、长廊等场所建设,加强社区海报栏、电子显示屏、电梯广告灯箱等载体的普法功能,大力弘扬法治文化,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做细居(村)委法律顾问工作,优化服务基层治理。按照社区治理精细化的要求,做细居(村)委法律顾问工作,进一步提升“片律”影响力,围绕“同心家园”建设,积极为村居的日常管理、自治工作、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为基层社会治理、社区自治、社区共治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加强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确保应援尽援。完善区、街道(镇)、居(村)委法律援助三级网络建设,发放法律援助便民卡,加强社区法律援助联络员培训,实现一站式服务;以“普陀法援”APP、上门服务等形式深化社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开展“普陀法律援助社区行”系列宣传活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推进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改革发展,预防减少重新犯罪。推动建立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优做强社区矫正集中执法模式,严格日常管理考核,打造“三分教育”品牌。
整合多方力量,服务“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指导基层社区人民调解员积极参与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律师参与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的调研,了解无违建创建工作中的法律需求,积极引导律师为无违建创建工作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和保障;指导各街镇司法所、调委会、居村委法律顾问等开展专项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问:在新时代环境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到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要从哪些方面着力,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答: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司法行政机关,(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具体有以下三方面:
加强“区、街镇、片区、居(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区级平台,拟于今年6月底最终完成搬迁,确保各项保持原貌,同时,做好迁址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提供好“一站式”服务。街镇平台,今年将实现全区10个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覆盖。居(村)委平台,将在2018年4月底前举行本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集中授牌仪式,实现274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覆盖。片区平台,片区作为网格化综合管理的重要层级,将突出管理和服务两大功能,要加强研究、加强对接,将公共法律服务嵌入片区建设,提升片区服务能级。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各项工作机制。2016年以来,区司法局在建成区司法行政综合法律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同时,还配套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窗口接待人员工作制度等10余项制度,形成制度汇编。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相关制度、运作流程设计等,在司法部法制司、市司法局法制处出台基本政策基调后抓紧研究完善,以好的机制实现好的服务。
积极拓展应用“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加强“12348上海法网”和“12348”服务热线志愿者管理,切实提高法律咨询等服务的满意率。积极宣传、引导人民群众在计算机、智能移动终端上获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用“键对键”的服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问:区司法局将如何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为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答:我们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纪律作风、业务能力建设,努力造就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司法行政队伍。
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干部思想建设。落实市委、区委有关要求,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坚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按照“五个过硬”要求,提升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坚持把实践作为根本落脚点,围绕服务保障普陀“三个转型”和“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建设、“同心家园”建设、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等重点工作,开展“不忘初心”大讨论,推行“亮身份、见行动”活动,切实以党建为引领,提升干部践行“四个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推进律师行业党建,实现有效覆盖,充分发挥党建对律师行业健康发展的引领作用。
以实施大调研为推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本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工作。围绕“六个紧扣”,坚持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机关干部全体参与,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司法行政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针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解决清单、制度清单,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和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使广大司法行政干部的精神状态更加振奋,切实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认可,提高民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以落实司法行政改革任务为抓手,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围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的工作要求,以落实司法行政改革各项任务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水平。积极搭建平台,创新思路,增强适应新形势、破解新难题的能力。落实司法所干部“编制、人员、供给”三统一,立足“区属、共管、街用”的定位,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拓宽干部交流渠道,增强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