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砥砺奋进的五年——迎接党的十九大·普陀新气象】交出一份充满活力——记普陀区促进就业优化创业环境激活区域发展活力的就业创业“答卷”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新普陀报 2017/8/1

五年来,普陀区新增就业岗位123942个,帮助7万余人走上就业岗位;开展职业培训116682人次、职业见习1367人次,帮助1868名长期失业青年走上就业岗位。

五年中,普陀区帮助3157名劳动者成功创业;建成8家区级创业指导站,实现全区大中专院校毕业学年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全覆盖;开展创业培训6998人次、创业见习1896人次;共为31695人次创业者提供各类创业咨询指导服务。

这一串串的数字背后,是普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五年,全区各单位做了大量帮扶百姓就业、扶持创业的努力,为百姓开启幸福之门,为有志之士优化创业环境,交出了一份有普陀聚焦激发改革发展活力的特色“答卷”。

乐业普陀 助力建设宜业之城 

“非常感谢就业指导老师的帮助,让我找到了人生方向,否则我真不知道今后的职业生涯该怎么走。”这句发自肺腑的感谢出自一名“75后”求职者之口。她大专毕业后做了8年前台接待,一直梦想从事人事行政工作却始终不能如愿。后来,经过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指导老师一年多的悉心帮助和跟踪,终于以零工作经验,转行成为一名行政人事专员。

在普陀,这样帮扶百姓就业,助力开启幸福之门的案例每天都在发生。

五年来,普陀区坚持以人为本,以政策变革引领就业工作的开展,先后出台两轮促进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涵盖长期失业青年、困难群体、双特人群等,形成企业用人激励保障、鼓励个人积极就业的双向政策引导面,让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感受到了公共就业服务的便捷与高效。

普陀区长期失业青年人数高达万人以上,如何帮助这一群体打通就业观念偏差、就业能力偏低、就业心理障碍等“痛点”,走上就业岗位?普陀区在全市率先开启帮扶长期失业青年的就业启航计划,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普陀区启航工作室”也应运而生,在全区10个街镇设立分站,让职业介绍与指导扎根社区、深入家庭,并与专家志愿团有机组合,形成“分级诊疗”的三级指导构架。第一时间解决青年就业困惑,成为整个启航计划的突破点。

五年来,“普陀区启航工作室”服务青年近万人次,帮助其中八成对象解决了就业困惑,扶助其中六成对象实现了就业。“普陀区启航工作室”也在2015年荣获上海市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示范点称号。

在此基础上,普陀区重装打造“启航训练营”,引入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企业实战型训练方法以及导师专属化陪伴指导,切实帮助这些就业“硬底”获得职场通关的软实力与硬技能,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合适人才。

2012年以来,启航训练营已成功举办四期,帮助百余名长期失业青年走上合适工作岗位。其中,中职毕业失业8年的心理障碍者,经实训后奇迹般的成为一名销售员;研究生毕业脱离社会三年的全职妈妈,经实训后如愿从事法务工作;因求职受挫观念扭曲失业一年多的名牌本科毕业生,经实训后转变观念顺利上岗;海外归来充满迷茫成海带的,经实训后成功转型快乐就业……还有许多有梦有追求的青年人,普陀的“启航计划”成了他们实现职业梦想的舞台。

亡羊补牢,不如防患未然。与其帮助“再就业”,不如“提前介入”,进校园为孩子们补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孩子学会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

普陀区早在2004年就率先尝试开展进校园的职业指导工作,2014年又再次自编课程,将职业生涯发展启蒙课程融入中学课堂,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树立正确择业观,防患就业“顽疾”于未然。

五年来,在甘霖初职、培佳双语高中、兴陇中学等数家学校开设主题讲座、兴趣课程,帮助学生探索职业、提升职业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曹杨职校、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定期开设就业沙龙,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帮助求职学生认识职业、了解市场、规划职业生涯。

不仅如此,普陀就业服务的触角还伸向了上海大学、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外区知名院校,为他们送去接地气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帮助孩子们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顺利就业。

创业普陀 激活区域发展动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新创业是发展之源。五年来,普陀区集众智、汇众力,大力营造鼓励创业、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激活每一个创业者的市场主体,激活区域发展动力。

普陀区创新创业政策,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打造普陀创业热土。针对创业企业碰到的资金、场地、用工等瓶颈问题,本区坚持需求导向,先后出台区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支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行动指南、促进互联网影视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形成鼓励创新创业、人才激励保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众创空间孵化等区域政策扶持链。

在扶持初创企业方面,普陀区持续扩大政策覆盖面,推出创业带动就业、小额贷款全额贴息、青年创业扶持、区级园区场地扶持等政策,并率先打破户籍限制,政策重点向35岁以下青年聚焦。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方面,率先试点科技服务券,通过政府资助,对创业团队、园区和众创空间提供专业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推出“人力资源服务包”,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帮助小微初创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为不断提升区域创业服务能级,普陀区打造“一带两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曹杨路创业孵化集聚带、完善“上海创业汇”和“普陀就业源”就业创业公共服务e平台、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另外,还通过“创业汇”线下实体的建设,使“创业汇”创业服务品牌形成了线上线下创业孵化链。

同时,普陀区以购买创业孵化成果为依托,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鼓励社会化运作的产业园区提供免费或低租金的孵化场地,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扶持服务,目前全区共建成6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5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31家区级众创空间,初步完善了创业孵化的平台结构。

此外,普陀区充分发挥武宁路沿线科研院所聚集的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联动;并发挥社区作为开展创业服务、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的前沿阵地作用,并且鼓励各街镇建立扶持创业就业“一街一镇一品”新举措,夯实社区在创业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还重点依托区职教联盟及中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在职业院校建立区级创业指导站,扎实推进创业教育及各项创业服务走进校区,提升青年的创业实战能力。

为了营造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普陀区这些年还开展了各类形式多样的创业主题活动:区政府与市人社局联合承办了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举办海纳百创2016创业服务季发布仪式等活动;连续四届组织“创业星”选拔计划、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周、创业服务进三区、创新创业人才评选、创客大巴普陀专线等各类创业主题活动;充分运用“创业汇”自媒体的宣传阵地作用,第一时间发布区内各类创业信息……这些活动中涌现了张旭豪、徐仁彬、徐江海等一大批创业典型,帝联科技、波克城市、饿了么等一批优秀创业企业。

上海美日汽车租赁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区人大代表、区创业者协会石泉工作委员会主任徐江海,从石泉创业园区一家小型汽车服务公司开始成长,在区人社部门、街道镇合力帮扶下,不但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还成为了区里的创业明星。用他自己的话说,“今天的自己正是受益于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和各类创业资源的整合对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