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普陀区委区政府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重点和落脚点,民生保障持续增进,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加快,普陀城区发展的“软实力”也进一步提升。
如今,生活在普陀的市民享受到了更便捷的养老、教育、卫生、体育等服务,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工作结出累累硕果,这些工作成效也为“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
建立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本区出台《普陀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以“久龄家园”为服务品牌,建设实体养老机构、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打造宜居(适老型)社区,编织一张富有普陀特色的养老服务网。
如今,久龄服务热线平台、各街镇“一网、十圈、百站”逐步建立,联动形成十个综合为老服务圈。宜居(适老型)社区建设着力从楼道环境、小区公共环境和居室环境三个方面优化社区养老环境。本区还创新探索“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通过在社区建设小微型养老服务机构,实现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同时,全区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
五年来,本区聚焦养老机构床位建设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置,相继建成宜川养老院、桃浦第一养老院等大型养老机构,共新增养老床位2267张。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0家;1个区级老年活动中心和243个居村委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建成“久龄家园”为老服务站点55个,覆盖各街镇。
本区基本养老保障水平持续提高,老年扶残助残体系不断健全,区民政局开展“老伙伴”计划,为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为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室适老改造服务。同时,积极募集老年事业基金,累计走访慰问困难老人、助养老人3500人次,“温馨八送”服务累计受益老人27715人次。
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是普陀教育发展的目标。本区被命名为“上海教育特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教育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人才强教“三化一强”转型升级战略主导下,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
环华师大优质教育圈建立、“曹杨二中教育园区”揭牌,“一环一园十街镇”区域教育功能定位和空间发展战略布局逐步完善。
本区还着力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以健康教育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推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加大高中特色化建设力度;提升特殊教育质量;规范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
如今,区域教育资源布局不断优化,教育信息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干部教师专业水平逐步提高,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为了更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局坚持立德树人,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课程、课堂、评价改革;深化体教结合、医教结合工作,已有8所中小学成为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普陀分营;学生科技、艺术素养不断提升。
深化医改构建“健康普陀”
本区以建设“健康普陀”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构建均衡、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健康城区建设持续推进。
通过打造医养结合“普陀模式”,成为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桃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院毗邻而建;真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手机软件,实现手机下单送医上门;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通过“医养家园”健康云平台提供远程服务。
医联体工作稳步推进,东、西部医疗联合体建成并有序运行;区域心电、检验、影像三大中心建立。区中心医院、人民医院、利群医院、妇婴保健院等加入市儿童医院儿科医疗联合体。
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明显优化。引进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等市级优质资源;迁建区妇婴保健院,区中心医院外科医综楼和区利群医院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完成全面改造。新建桃浦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改扩建,建成37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新建120急救站点3个;社会办上海德济医院和上海天佑医院开业。
此外,区利群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区人民医院加入十院医疗集团,挂牌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有序推进,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上海市试点,家庭医生实现区内居村委会全覆盖。
文化事业、产业双轮驱动提升影响力
普陀区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本区文化事业发展涌现出一个个亮点,具有竞争力的文创产业在此汇聚,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历经3年努力,本区创建成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本区举办的苏州河文化艺术节已迈入第十年,这一品牌在本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展示普陀“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建设的亮丽名片,推动了商旅文融合发展。
每年上演的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成为普陀文化的另一大亮点,作为“手机电影节”升级版,该活动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搭建新平台、探索新模式、孵化新内容。区政府还专门出台普陀区支持互联网电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打造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带,吸引了苏宁环球传媒有限公司、上海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联瑞(上海)影业有限公司、淘票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相继入驻本区。
天地软件园、M50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园区在本区蓬勃生长,上海文化创意10大产业在本区均有分布。全区15家文创园区中,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市级示范园区2家、市级文创园区8家。谈家28文化信息商务港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孵化器。此外,动漫游戏产业集聚效应增强,以国际知名3D引擎开发商Unity公司和微软游戏创意中心为龙头的100多家游戏动漫、数字多媒体企业深耕普陀。
推进“体育生活化”进程
5年来,本区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不断推进“体育生活化”进程,着力建设“体育强区”。
目前,公共基础保障不断夯实,普陀体育中心、曹杨游泳池、新健游泳馆、真如体育场已翻新后投入使用。随着政府实事工程推进,目前已建有89条百姓健身步道。本区共有1个体育公园、13处社区公共运动场、2个社区全民健身中心、7家百姓健身房、1家百姓游泳池和502处社区健身苑(点)等。
体育赛事逐渐成为亮点,本区连续四年承办国家顶级赛事之一的中国龙舟公开赛(上海·普陀站),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也已举办十三届,逐步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高水平龙舟品牌赛事。
本区全面发展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以足球“双精英”培训基地为核心,保持普陀女足全市领先水平,并振兴普陀男足。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工作。目前,体教结合项目“一条龙”布局共由24个项目38条“龙”组成。
为了提升公共服务能级,本区加强全民健身队伍建设,目前共有2196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00多支群众体育团队,9家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此外,启用“区市民体质监测中心”,完成了第三次、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
本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新机制,全区共有69所中、小学校通过第三方管理模式向社区实行统一场地开放,该模式走在全市前列。区体育局以“互联网+全民健身”的新思维开发“健身在普陀”APP,搭建智慧体育服务的新体系。
记者手记
过去五年来,本区社会和民生保障工作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辐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凸显,体育惠民设施建设加快……普陀市民感受到了“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惠民福利。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如今,普陀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社会事业发展迎来新起点、新形势、新机遇,随着“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建设脚步的加快,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各部门的努力下,社会和民生保障工作将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不断补足民生“短板”,普陀市民将获得更多更好的惠民“福利”,生活质量、满意度、获得感也将不断提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