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普陀区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开幕。施小琳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普陀区第九届委员会作了题为《深化科创驱动转型实践营造宜居宜创宜业生态为开创普陀科学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引发了与会全体代表的强烈共鸣,热烈的掌声,热切的期待,反映出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
经历了过去五年的不懈奋斗,普陀站在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副描绘普陀美好未来的靓丽画卷,展现在130万普陀人民的面前。发展成果、发展态势跃然纸上;责任担当、雄心壮志跃然纸上;砥砺前行、美好蓝图跃然纸上……
当前,普陀区正处于加快转型发展的机遇期、攻坚期、关键期,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意义非凡。党代表大会报告的诞生,是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紧扣时代脉搏、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凝聚集体智慧的过程。回望这一过程,令人感慨和振奋。
报告起草是发扬民主、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的过程
五年一次的党代会报告,意义非同寻常。报告如何全面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经验,准确清醒把握发展形势,深刻分析,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科学谋划普陀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如何起草这样一份振奋人心、团结鼓劲的报告,对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推动普陀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年一次的党代会,是全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历史性的盛会,需要有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报告。区委对党代会报告的起草非常重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班子成员参与,成立了党代会报告起草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
为提高报告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区委根据报告涉及的主要内容,安排了由区委、区政府领导牵头的7项课题调研。这些重点调研课题,涵盖了普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对过去五年全区工作回顾总结,今后五年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战略措施等。区领导们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广泛调查,认真思考研究,最后,各课题圆满完成调研报告,为起草好区党代会报告稿打下了坚实基础。
7月下旬,报告起草工作正式启动。起草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市委有关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普陀实际,深入思考,反复研究,从主题到框架,从提纲到内容,从目标到举措,从总结成绩到谋划未来,全力以赴投入到报告起草工作中。经过2个月的反复讨论、认真推敲、精心修改,不断提升、不断完善中,基本明确了报告的主要框架及内容。
报告的起草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汇集集体智慧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起草组始终将调查研究作为报告起草的一项重要工作,贯穿于起草工作中,充分发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度,增强透明度,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广泛听取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切实做到集思广益、汇集民智,增进共识、凝聚力量。
9月7日—18日,区委以书面形式,就报告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区四套班子成员、法检两长,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区纪委委员,区各部委办局、街道镇、各人民团体,区第九次党代会部分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9月29日—10月14日,区委先后召开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党外人士,部分大口、委办局负责人,街道、镇负责人,部分科研院校、企业代表、社会组织代表,部分中青年干部共6场座谈会,面对面交流,用心听取对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征询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等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
9月23日—10月31日,在新普陀报和上海普陀网站发布启事,在全区开展“我为党代会建言献策”活动,面向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报告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大家普遍认为,报告既充分体现中央、市委有关精神,主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又紧密契合普陀转型发展实际,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指导性,起到了振奋士气、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大家紧密联系普陀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实际,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对这些宝贵的意见建议,起草组认真汇总、分析、研究,绝大多数都被充分吸收到报告中。报告也在一次次吸纳民意中逐步完善,在一遍遍修改中日臻成熟,使报告真正成为凝聚普陀区各界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一个引领全区未来五年转型发展的纲领。
报告内容既书写光荣历史又绘就全新蓝图
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承载光荣历史使命,饱含群众热切期盼。起草好党代会报告既是一种无上的光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区领导和起草组的同志们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起草这份报告,绝不仅仅是文稿的谋篇布局,文字的推敲打磨,而是要用心书写普陀发展的光荣历史,绘就普陀发展的全新蓝图。
过去五年,普陀全面完成了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未来五年,普陀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将在多年来苦练内功、持续调整、积蓄力量的基础上,向功能完善、统筹协调、内涵发展的阶段发力前行,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报告的起草充分考虑了普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简明扼要,既总结了成绩,提炼了经验,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未来五年工作的部署继往开来,特别是对于主要目标和总体思路的提出,更加注重系统性、科学性、连续性和开创性。
系统性,就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使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形成完整体系;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报告的起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立足全市发展大局、对接全市发展战略、承载城市发展新功能,又注重结合普陀实际;
连续性,就是注重与已经取得的成绩相衔接,与区域“十三五”规划相呼应;
开创性,主要体现在后五年发展的目标和举措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注重体现时代特征、上海特点、普陀特色,找准定位,攻坚突破,增创优势,不断开创区域发展新局面。
主题是报告的灵魂。“深化科创驱动转型实践,营造宜居宜创宜业生态,为开创普陀科学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这一鲜明主题,是报告的最大亮点。
“深化科创驱动转型实践”与“营造宜居宜创宜业生态”,是开创普陀科学发展新局面最重要的内涵与体现,两者互为依托、有机融合、缺一不可。
“宜居宜创宜业生态”是发展目标,也是工作标准。良好的综合生态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竞争力,它不仅包括市容环境、自然环境等“硬环境”,还包括服务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对普陀而言,生态既是普陀的底线,也是普陀的高线;既是当前的短板,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区,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要求,以安居乐业的优良生态,提高全区广大群众和各类社会主体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科创驱动转型实践”是方法、路径,也是工作要求。未来普陀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把潜力转化为现实优势,就必须坚定转型定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摒弃一切制约发展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体制机制,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落实到各个领域,推进经济发展、城市建管、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全面创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为区域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上海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作出更大贡献。
报告诞生为普陀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指出重点
这是一份关系普陀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政治报告。
未来五年,是普陀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五年,又是普陀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五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一个什么样的普陀带入科学发展的新征程?这是把握脉搏、积蓄力量、发力前行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普陀“十三五”发展即将进入第二个年头,随着各项工作不断推进,宏观环境、区域情况发生了新变化,报告目标覆盖时间段也顺延一年。区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深化研究,明确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及具体指标,提出了到2021年更进一步的框架蓝图。特别是聚焦民生民意,回应群众期待,综合考虑需要与可能、形势发展与环境变化,提出了一些到2021年主要的定量定性指标,让干部群众听得懂、看得到、能监督,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墨香绕梁的报告,勾勒出了普陀发展的路线图,昭示着普陀迎来了崭新的未来。在严谨、细致的字里行间,未来五年的位置越来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思想进一步统一、共识进一步形成、力量进一步凝聚: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要求,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围绕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和形成‘一轴两翼’功能布局的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转型、优化生态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上海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清晰地指出了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取得突破,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基本形成,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持续提高。”响亮地喊出了奋斗的主要目标。
立足新起点,踏上新征程。相信在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普陀必定能够乘风破浪、阔步前行,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加快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不断开创普陀科学发展新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