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他曾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工作,攻下了一道道科技难关。如今,他退而不休,热心管理社区“家事”,把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一个个攻克,他就是上海首个居民自筹资金加装电梯小区的业委会主任——怒二居民区党总支委员、怒江苑小区业委会主任马善祥,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他“老马”。
在长征镇怒江苑小区,老马总是拎着工作袋,步履匆匆,这位古稀老人的身影时常出现在业委会、居委会甚至居民家中,业主遇到问题都先找他求助,无论多棘手的事,只要为了居民利益,老马都会勇挑重担、据理力争,他也成为了业主最信赖的“好当家”。
敢“吃螃蟹”,攻下全市首个自筹电梯项目
马善祥自2013年底担任第二届业委会主任,业委会成员都说,“马主任除了睡觉,时间都用在业委会了,比上班更忙。”马善祥却早已习惯,“我的职责就是尽最大努力为业主争取利益,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
作为有着4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马善祥这份责任意识由来已久。1972年,他曾担任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重要部件的攻关研制组副组长。那时,老马坚定了要为科研工作奉献一切的理念。“想到这是国家的第一艘核潜艇,我觉得一定要为国争光,奉献所有的精力。当时我也做好了不怕苦、不怕死的准备。”凭着强烈的责任感,老马带领团队为我国的海军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业委会主任的岗位上,老马延续了这份责任和担当,化解居民“急难愁”问题,其中最不容易攻下难关的莫过于怒江苑7号楼居民自筹安装电梯的项目。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毛萍芬告诉记者,“电梯项目历时近2年,虽然居民是主体,但所有文件都要业委会盖章,前前后后,业委会敲了不下90个章,每次有需要,老马都随叫随到,从不缺席。”
启动电梯项目的一个难点在于征询居民意见,必须征得7号楼内90%、小区三分之二居民同意。老马牵头的业委会和居委会曾在3个多月内召开十几次座谈会,解释电梯项目,听取居民意见。老马还曾推心置腹地做业主的工作,争取居民支持。最终,7号楼12户居民都签字同意,全体业主的赞成票也达到75%。
居民朱红红是电梯项目发起人之一,她告诉记者,“建电梯期间遇到很多技术问题,大家都会请教马老师,他就像是‘专家顾问’,还帮我们把关项目合同,施工期间更是帮着监工。”
谁也没想到,电梯筹建期间,马善祥一直忍受着病痛。当时老马被医生诊断是糖尿病,要求他住院,老马却婉言拒绝,“大夫,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你就开些药吧。”医生不解,“你都退休了,还有什么事这么忙呀?”其实,老马就是在为业主奔忙,电梯项目更是他心头放不下的一件大事。
就医归来,老马本打算休息一周,却又接到紧急通知投入到了工作中,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仍坚持参与电梯项目的每个环节。
2015年12月,电梯正式运营,马善祥感慨万千,“电梯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居民的主体作用,业委会只是尽职尽力做好帮衬。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希望能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弘扬社会正能量。”
电梯建好后,老马变身“专业讲解员”,一次次为前来取经的团队分享经验。最近,怒二居民区的几个楼组也相继启动电梯项目,老马的身影又如约出现在一场场的座谈会、签约仪式上。
据理力争,讨回110多万房屋“保命钱”
“业委会的出发点是为居民办实事,要把居民的事当自己的事来管。”这是马善祥的工作信条。第二届业委会上任后对物业实行了经济监管,马善祥带领业委会成员不懈努力,为业主争回了110多万的房屋“保命钱”。
2014年7月,业委会启动财务审计时发现,小区公益性收入、维修基金账户应该有至少80多万,但实际金额却少得可怜。怒二居民区分为商品房和售后公房,这些钱相当于房子的“保命钱”,老马比损失自家的钱还心疼。为了弄清钱的去向,老马找到了一份审计报告,显示此前两家物业公司的2笔公益性收入没有归还业主,共计110多万。
时隔多年,要追讨费用困难重重,业委会成员打起了退堂鼓,马善祥却态度坚定,“这些钱是属于全体业主的,不管多难都要索讨回来。”
于是,老马做好功课,带着厚厚的账目,开始有理有节地与物业谈判。第一家物业得知老马是为居民的利益而奔波,被他打动,返还了11多万费用。没想到,第二家物业的追讨过程却波折不断。
起初,物业坚称不知情,并找借口推脱,老马和对方进行了一次次拉锯战,“停车费属于公益性收入,必须归还”、“上一届业委会留下的公益性收入应该由我们接手”,据理力争之下,物业归还了几笔小额费用,但对83万多的“大头”费用依然不肯松口。
眼见多次交涉无果,业委会准备通过司法程序索讨,老马一边征询居民意见,一边找律师事务所咨询。此时,物业却转变了态度,主动前来协调。这一次老马提出:“物业要一次性将费用缴清,否则双方对簿公堂,物业损失更多。”权衡利弊之下,物业同意并在7天后全额支付了欠款。
历经1年多、数十次的谈判,2016年1月,110多万的费用最终追讨了回来,老马心中的大石总算落了地。连律师都惊叹,业委会不费一兵一卒拿回这笔巨款,在全上海都属首例。
钱拿回来了,怎么管也是一门学问。老马认为,“业主的钱就像自家的钱,要用在刀刃上。”根据相关规定,业委会把100万元公益收入按比例分摊到每户房屋的维修资金,相当于每个平方增加了13块多,100多平方的房子可以分到1000多元,每户居民都得益。曾经小区一年内被入室盗窃5、6次,业委会用部分费用安装了监控探头,完善技防措施,入室盗窃的情况再没发生过。
亲力亲为,跑遍140多间年久失修房屋
也许有人认为业委会主任是“甩手掌柜”,但马善祥却凡事亲力亲为,无论有什么项目在小区施工,老马都要到场看一眼才放心。
怒江苑是老小区,14年来从未有过大修,房屋老化严重、地面沉降、墙面开裂……曾经物业不作为,业主怨声载道,甚至有人以此为理由不交物业费,导致恶性循环。2014年4月,业委会统计出小区有140多间房屋需要修缮,其中不少是漏水,随着汛期来临,维修工作刻不容缓。
当时,大修工程遭遇物业费的缺口,维修基金也尚未开通,难题摆在业委会面前。老马查阅文件发现,可以先动用公益性收入垫付,便同物业沟通,在现有条件下启动维修。
连着2个月,老马每天和业委会成员一起“爬楼”,挨家挨户走访了140多户房屋,记录了每家需要维修的位置。工程启动后,老马又化身“现场监工”,杜绝“捣糨糊”现象,他的这股较真劲儿连物业员工都佩服,“马主任经常要来‘验收’,从没见过哪个业委会主任像他这么认真。”
2014年底,维修工作圆满结束,老马和业委会的努力换来了居民的认可,之前拖欠的物业费陆续补交上了,居民对物业也不再“抵触”。
老马的亲力亲为还曾为小区排除了安全隐患。一次,市政燃气管道更换施工时工人不小心挖断了电缆线,正准备简单包裹掩盖,老马立刻喊停:“你这样做是违规的,万一漏电怎么办?”说完,他打电话叫来电力公司抢修队。经过抢修,危险排除了,细心的老马又发现了问题:煤气公司作业的时候并不了解地下电缆情况,一旦挖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于是,他找来煤气公司、电力公司协商,决定由电力公司提供一份管道地图给施工方,并设置安全预警标志,将隐患减到了最低。
亮出“黄牌”,为社区“管家”把好服务关
物业是社区不可或缺的“管家”,作为“当家人”,老马对物业监管可没少花心思,每周他都要与物业开会,“对物业做的不到位的情况,我们会及时指出,‘亮黄牌’提醒。”
2014年,业委会对物业公开招标,上工物业决定接手。签约前,老马与物业座谈,他提出,“物业应该以服务居民为先,而不能以盈利为重,还要依法依规办事,及时公布账目。”1个多月的时间内,双方开了11次会,针对管理机制签订了8个文本。最终,经过业主投票,上工物业正式入驻。
为了把好服务关,老马连修理工作的细节都要核对。曾经物业维修水泵开价8900元,老马觉得报价虚高,就和业委会成员求助专业人士,最终只花200多元换了零件就解决了;换个电线,他也要拿尺子量一量,以免物业虚报尺寸……有人劝老马“别管这么多闲事”,他却认为只要涉及业主的利益,都是份内的职责。
令人折服的还有马善祥的“专业”,老马原先是“门外汉”,并不熟悉物业、业委会的工作,但通过学习“恶补”各种法律法规,他俨然成了半个“专家”。现在如果物业和老马打交道,不做好功课是不行的。
业委会议事成员鲍吉甫和马善祥共事多年,提起老马,他频频竖起大拇指:“老马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说只有这样,为业主说话做事才有底气。我们都佩服他。”
毛萍芬也感叹,“老马心里装的都是工作,曾经他爱人骨折了,他却忙着和物业谈合同顾不上照顾。像老马这样,宁可不休息也要为业主服务的业委会主任找不到第二个人。”
今年是马善祥在业委会的最后一年了,老马心中盘算着一件件要完成的工作:“怒江苑门口将安装门禁系统,今年小区还将借助防汛墙的修缮拓展停车位。”谈起这些,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我们需要为居民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我只希望能继续服务好居民,为下一届业委会留下好的作风和口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