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您的课程内容通俗易懂,对我们太有帮助了,希望您多来给我们讲课!”让听众们热议的这位老师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退休前常年耕耘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退休后依旧活跃在社区舞台上,肩负起宣传党的理论方针的重任,挥洒着“在党言党”的不老情,他就是新长征讲师团长、区理论传播基层宣讲员陈建民。
生于1944年的陈建民曾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中函分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副教授,退休后他放弃在家含饴弄孙,选择在社区志愿者的岗位上忙碌,这一忙就是9年。他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不仅得到社区听众的好评,还收获了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区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普陀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奖等荣誉。对此,陈建民坦言:“党培养我多年,如今虽然退休,但身为党员我仍然会不忘初心,以力所能及的服务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讲师团队的领头雁
陈建民正式参与志愿服务始于2007年,当时他应聘参加新长征讲师团,2009年后,他又开始担任团长的重任。在他看来,《新长征讲坛》是长征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主阵地。多年来,他带领11位平均年龄72岁的成员,完成一次次宣讲任务,足迹遍布长征镇各居民区,甚至辐射到全区,每年平均讲课150场、开设15个专题。
作为团长,陈建民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既是他自身的要求,也是对讲师团的希望:一是成为精神文明宣传的领头雁,二是成为基层组织党员的老朋友,三是做好终身学习的推进员。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陈建民还要抓讲师团的日常管理。他告诉记者,讲师团制定了超过10项的规章制度,从每月一次的工作例会到集体备课,从组织讲师试讲到安排各项活动,大家以“认真严谨、团结协作、关爱谦和、服务奉献”的团队精神一丝不苟地完成。陈建民还创新工作方法,设立了联络员和党组织对接机制,提供“菜单式服务”,将每年的讲课主题制作成目录供社区党组织“点菜”,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讲师团的制度中,登记表也是不可或缺的,除了记录讲课地点、时间、课题、对象等,最重要的是收集听众的反馈意见。陈建民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听众和讲师加强交流,有助于不断提升讲课质量。”
陈建民不仅备课、授课认真,每次去较远的基层单位上课都一定要事先探路,惟恐因为疏忽影响了教学。一次,他受邀去长征镇云岭居委讲课,小区位置偏僻,交通较为不便。讲课前一天,陈建民前去探路,老爱人不放心,也跟着一起。哪知当天下起了大雨,老两口冒雨走了3公里才到达居委会,见到这一幕,居委干部们感动不已:“这么大的雨,路又不好走,讲师团的老师办事真是太认真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建民本就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加之他不断充实讲课内容,融入紧密结合实际的事例,他的课程因“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精神饱满、生动活泼”而普遍受到听众欢迎,他也被社区党员和群众称赞为“身边的理论家”。
基层宣讲的好老师
2012年,陈建民被推举成为区理论传播基层宣讲团一员,理论宣讲团的工作较之讲师团压力更大,他坦言,“区理论传播基层宣讲团对我来说是一个更高的舞台,站得更高要求也更高,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基层宣讲团的对象不仅是社区党员,还有园区、校区、机关党员等群体,讲课范围也有所拓展,对于陈建民来说,意味着要做的功课更多。讲课前,他总是大量阅读报刊、书籍等材料,把相关内容学好、悟透,每个精品课的准备材料就达到3万字以上,涉及报刊10余种。同时陈建民还到社区、学校等地了解收集事例,增强引用论据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陈建民秉持对理论宣讲工作的热忱,坚持将内容讲准、讲响、讲好。如今,他的两个课件《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起点》、《新理念引领中国再腾飞》都被作为精品课程在全区各基层单位宣讲。他还相继参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宣讲,已在各个场合宣讲了40余场。
区委宣传部提出要探索“思想滴灌,理论一刻通”的范式,创新理论宣讲形式,每位宣讲员用一刻钟的时间围绕主题进行讲述。这一创新形式给陈建民带来了挑战:“要在15分钟内把内容讲透确实有难度,要以小见大,浓缩精华,这就需要事前多打磨讲稿,压缩在2000字以内。”
陈建民鼓励宣讲员用此范式开展宣讲,让更多基层党员和群众及时听见党的声音、了解党的政策、紧跟党、信赖党。他还特地强调,“不论是讲师团成员还是宣讲员,都要有纪律,要弘扬正能量,对所讲内容要把好关,提前筛选。”正是陈建民的这份严谨让独具特色的理论宣讲在基层百姓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共鸣。
社区党员的老朋友
在曾经的工作岗位上,陈建民的听众多是领导干部,但在社区宣讲的工作中,他要面对的对象则变成了基层的党员和群众,如何适应他们的口味,让课程得到更多认可成为了陈建民一直努力的方向。
“基层宣讲的难度在于听众本身理论知识基础不同,要让他们听得懂,还得能够入耳入心入脑,确实非常不容易,对我来说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改变。”陈建民把“接地气”作为讲课内容的一个标准,“只有贴近生活,听众才能更加理解。”记得世博期间,陈建民为了给社区党员上好党课,曾三赴世博展示中心参观学习、积累资料,并到附近街道镇实地了解,最终呈现的党课内容深入浅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今,陈建民最喜欢基层党员和群众对他的称呼就是“老朋友”,“我们面对基层党员等群体就要做好服务,能成为他们的朋友也是对我们的肯定,也让我有了一份成就感。”
事实上,热心的陈建民还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曾协助居委会举办2届中老年合唱班,并创作歌曲带领合唱队在长征镇合唱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了促进社区建设,他还曾创作情景剧,并带病创作歌曲《运旺更美好》……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让居民们越来越尊敬陈建民,大家遇到什么困惑的事,都愿意找他商量。居委会工作人员经常会为麻烦他而感到不好意思,可陈建民总是微笑着回答:“没关系,都是为了小区好,应该的,应该的。”
从陈建民这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身上,展现出的是一份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和热忱付出的精神,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是支持我做好宣讲工作的动力源泉,我还将继续做出更多精品课程,探索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形式,提升宣讲质量,为更好地宣传政策方针,推进‘同心家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