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口办结”实现优质高效便民服务升级

2020年10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新普陀报 2019/3/12

医疗保险事务中心在全面完成服务大厅修改建工程的基础上,实现10个窗口64项业务通办且一口办结(现金不相容业务除外),为切实提升窗口服务效能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全面实施一年多以来,运行平稳、成效显现。

“三步三定” 稳妥推进

“一口办结”服务模式的推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秉承了“走小步、走稳步、不走回头步”的“三步走”工作原则,坚持“合并同类、先易后难”的实施原则。从统一思想,先行先试,到全面实施,渐进稳妥推进。“一口办结”服务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所有医保经办业务(除现金不相容业务外)的一窗通办并当场办结,是“前台受理,后台协同”的“一口受理”服务模式的升级版。

经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制定《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轮岗工作要求》《“一口式”服务示范岗工作方案》《“一口办结”服务模式工作方案》及修订实施《窗口绩效考核方案》,并同原有的窗口《首问负责制》《服务规范和纪律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轮流值守服务大厅制度》《服务大厅应急处置预案》等共同为“一口办结”服务模式的平稳落地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基础。

从选设部分业务岗位启动首轮轮岗计划,到向业务窗口全覆盖迈进。通过3年多“轮岗”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持续培养业务“通才”,最终将轮岗培训考核成绩与历年评先评优活动结果相结合,择优确定两名服务示范岗人选,于2016年10月正式推出两个“一口式服务”示范岗,先行先试,为“一口办结”服务模式的全面推行铺石筑路。

在综合评估服务示范岗一年以来的综合运行情况基础上,2017年9月,区医保中心全面实施“一口办结”服务模式,窗口从原有的常设14个缩减至10个,还专设“绿色通道窗口”1个,办理医保卡册等非现金类简单业务,以应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情况。

均衡整合 优化配置

对参保群众而言,衡量服务的好坏,一看服务质量,二看服务态度,三看服务效率。将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一口通办窗口,服务模式的变革,变以往“分设办理”为“一口办结”,使有限的服务资源得到均衡整合和优化配置,真正实现服务的优质、高效、便民。

“一口办结”服务模式下精简窗口设置、对一岗多能的工作人员再分配、对多余设备设施再利用、对空余场地再改造,充分体现了服务成本降低的优势所在,有效弥补了原“分设办理”模式下人多效低的缺陷。业务整合融通,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使原本每年为期近2个月的医保业务高峰期缩短为1个月,嘈杂拥挤的服务大厅变得井然有序。

“一口办结”服务模式,均衡了各接待窗口的工作量,让参保群众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尤其办理多项不同业务时,不需要在不同窗口间来回走动,反复排队,降低时间成本,有效减少原“分设办理”模式下的长时等待现象,业务办理提速50%,让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日常业务的均衡分配,让窗口忙闲不均现象基本消除,部分窗口工作人员原来较为频繁的加班加点亦随之而减。如今个别窗口工作人员有事请假,不会再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窘态,由于业务通办,个别窗口暂停服务,也不会带来其它窗口业务量的骤增。人力资源消耗的降低,让员工感受到工作上的公平、公正,幸福感节节提升。

充实队伍  提质增效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区医保中心服务模式的变革亦在爬坡过坎中经历着阵痛与新生,面对困难,中心跟进举措,迎难而上,力争在播种中收获更多。

在全面衡量业务承载量和岗位设置需求的前提下,队伍逐步得到充实,稳定性也随之增强。对于新进职工,部门长作为中心的骨干力量发挥着良好的支撑作用,履行培训、带教、管理等职能,使新人快速融入团队,为一口式服务积蓄后备力量。

通过人文关怀,以情感人,聚拢人心。利用精心设计重新打造的中心“职工之家”,在党建引领下,开展“建家”活动,缓解职工工作压力,丰富职工工余生活,释放快乐心情,聚力攻坚克难。发挥文化走廊的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干群队伍的思想境界、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

围绕“提神、蓄势、养心、聚力”四大板块,就政治理论、业务技能、拓展知识、素养提升等方面内容开展系统性的职工学习教育培训。重点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力度,结合自编《职工培训手册》的实践应用,开展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传统、系统型的《业务培训会》,明确操作流程,统一规范操作,不断强化员工规则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提升业务能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