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无违建”创建进行时】以真情敲开门 用温情换民心

2020年10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新普陀报 2018/6/11

5月19日,周六,清晨屋外还在稀稀拉拉地下着小雨,居委会干部们按照既定时间赶到普陀四村40号至42号时却发现,1楼10户南侧天井庭院层层搭建的拆除工作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施工队还没入场,拆除工作怎么就开始了?”居委会干部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居民们冒着雨自主将庭院外的部分违章建筑先进行拆除。

知民意,答疑解惑

普陀四村属长风新村街道普陀四村第二社区居民委员会管辖,小区规模不大,共十排房屋分4批次建造,最早的建于1966年,系非成套住房,最晚的建于1988年,系售后公房。但在这不大的小区内,经前期排摸,有四排房屋存在天井庭院外层层违章搭建情况,违建点位高达44处。

按照区政府的“无违”工作要求,普四二委在前期准备阶段,通过小区电子屏、广播、黑板报、微信公众号等各种载体方式进行宣传,张贴公告,悬挂宣传横幅来营造整治氛围,做到家喻户晓。

据党总支顾书记顾瑜介绍,“为了确保数据准确,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居委会特采取了‘分段式递进’工作方法进行采集数据。”前期,分片分块收集各自片块内疑似违章的信息,做出初步统计;中期,居委干部带领楼组长志愿者,逐家逐户反复上门核实排摸,进行筛选增补;后期,根据街道相关要求对社区涉嫌违章类型进行分类,做到信息真实、准确、完善。在此基础上,居委干部上门与违建业主进行首轮约谈,了解居民真实想法,收集居民需求。

小区的40至42号与一墙之隔的南光大楼小区仅2米的距离,且东侧是一消防通道,房屋与围墙间距离也只有2米左右,西侧房屋外立面沿街而造,南侧天井庭院外违章建筑可谓是搭在一个“死胡同”里面。

拆违组第一次上门约谈时,就有居民提出,“我们这里是一个‘死胡同’,几乎无人问津,我们违章搭在这里谁也看不到,为什么还要拆掉?”还有居民表示,“我们也知道现在拆违是大势所趋,我们愿意配合政府进行拆违,但是前面南光大楼建造之后,严重影响了我们的采光,家里衣服很难晒干,能否帮我们把南侧天井破墙开门保留,既方便我们打扫卫生,也能利用天井进行晾晒?”……居民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

“拆违要拆出公平公正,不能因为这里是死角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我们保证会督促物业保质保量的进行打扫,同时根据这里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整改方案。”在此次约谈之后,街道管理办、创建办、长风城管中队及居委干部认真对待“入户约谈”,见缝插针进行宣传,耐心细致地上门与居民进行沟通协调,了解居民真实想法,收集居民需求。

“当然约谈工作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顾书记回忆道,“有的业主和我们一样都是做五休二,平时没有时间,只有周末有时间或者晚上有空。”为了确保每位业主都能约谈到位,居委干部提前与业主联系,放弃休息时间,上门和业主沟通约谈,做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真正了解居民真实想法和需求,努力把“拆违”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解民忧,真情换真心

即便如此,还是有部分业主对拆违工作不是很理解。普陀四村小区老年人口居多,小区内的大部分老人起初对创建工作并不理解,徐阿婆也是其中之一。

徐阿婆为独居老人,且家住一楼,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在自家天井庭院外进行了层层搭建,用以出租。刚开始,面对居委会干部与长风城管中队执法队员反复上门,要她拆除这个违章建筑的事情,徐阿婆没少和居委会干部和执法队员红脸。那些天,一见到执法队员,徐阿婆总会满腹牢骚、怨念连连,可执法队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却耐心地一遍遍向她解释拆违的必要性,并向她描述了整改后的天井比现在更安全更美观的整改方案。最终,徐阿姨被居委会干部和执法队员感动,想通了,并自愿拆除这个天井庭院外层层搭建的违章搭建。

“不能因为我一家影响到大家,拆了我也不后悔,现在小区里到处都清清爽爽、整整齐齐的,人人都遵守规矩,我们的社区才更好。”眼看着小区环境在拆违后一步一步得到改善,徐阿婆竟多次到居委会表示感谢,并且自愿在拆违现场当起了志愿者。当有居民对拆违工作存有疑问的时候,徐阿婆会主动与居民沟通,告诉居民拆违是为了提升小区整体环境,让我们居住的更舒适;当工人在施工时,徐阿婆会维护现场秩序,告诉居民绕开施工区域,注意脚下安全,小心地上玻璃碎片。

悦民心,自行自改

在前期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拆违组来到普陀四村40号至42号违建居民户家中,与户主们耐心沟通,告知违建拆除具体时间,家住41号一楼的黄伯伯当即表示:“拆违工作是个大难题,街道同志不容易,起早贪黑,还放弃休息时间,作为党员我得起带头作用,并去做其他居民的工作,带动大伙自发‘拆违’。”

没想到,黄伯伯说到做到,动员大家自发“拆违”,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画面。其中与黄伯伯一起拆除的宋伯伯格外引人注目,他退休之前从事水、电、煤技术工种,于是率先将自己家中的违建进行了拆除,还帮助邻居们把原本私自外接的电线、水管进行了重新规范,先行排除安全隐患,同时不忘提示居民注意拆除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宋伯伯告诉记者,“自从知道我们在庭院外搭建房屋属于违法建筑开始,我们就成立了一个‘邻居群’。”老黄是群主,如果哪家在拆违中出现了困难,他会收集之后与居委会干部及时沟通,同时他也会找一些因为违章搭建导致的安全事故和邻居们分享,让大家切实感觉到搭建违章的危害,“老黄的辛苦我们邻居都看在眼里,趁此机会大家都自愿为拆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今天早上正式开工前,老黄还给我们开了一个‘凉亭会议’,拆前还要给我们统一统一思想呢!”

普陀四村40号至42号违建居民自愿拆除违建,为小区其他拆违居民树立榜样。顾书记表示,“居民的主动参与,让我们离拆违创建成功又进了一步。”

记者手记: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句台词说,“幸福源于每个人,不辩自明。”群众基础又何尝不是?平时,它与所有人躲猫猫,任凭百般呼喊,也不一定现身。而当你让努力、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在你需要群众的时候,便会有个声音轻轻敲门,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在采访普陀四村拆违工作中,可以真切感受到,“哪有什么与生俱来的群众基础,群众只会站在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一边,只要真心为居民利益着想,居民们会自觉自愿投身到社区建设中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