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共筑“同心家园”】老公房圆“电梯梦” 居民自治创奇迹

2020年10月28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普陀 2016/5/4

今年,怒江苑小区7号楼因为一部“电梯”出了名,作为沪上首个居民自筹资金加装电梯的案例,媒体报道、团体参观一波接着一波,“电梯效应”也不断扩散,从怒二居民区、长征镇到普陀区各街镇,甚至辐射到了全市有加装电梯愿望的居民楼。人们感兴趣的不仅是电梯怎么装成的,更多的疑问是居民如何自发做成这件“难事”?近日,记者来到怒二居民区党总支,听听“电梯”背后的故事。

自筹电梯难度堪比“金贸大厦”

过去,政府为老百姓谋福利,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做法,但项目是否真正符合百姓所需?怒江苑小区7号楼自筹电梯就是体现居民自治意识的一个例证。在居民区党组织引领下,以居民自治力量为主体,发挥业委会管理职能,通过自治共治圆了老公房的“电梯梦”。正如居民所感叹的:“加装电梯这么棘手的事情居然办成了,真是一个奇迹!”

家住7号楼6楼的朱红红是电梯项目的发起人,由于楼里不少老人都面临爬楼难题,2013年她作为代表在社区居民会议上提出加装电梯的提议,得到了居民区党总支的力挺。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毛萍芬坦言,“居民自筹加装电梯的难度堪比建金茂大厦,起初大家心里也打鼓,但居民坚定的态度打动了我们,所以居民区党组织为项目敲了第一个公章。”

在电梯项目第一次意愿征询中,楼里12户居民同意率达到了100%。楼里邻居都是相处多年的同事,他们这份理解支持的情谊让朱红红颇为感动,“要征得低层住户的同意其实很不容易,比如2楼的李兆清就特别支持我们,他不仅签字同意,还担任了楼组电梯建设项目小组的组长。”

为了推进项目,楼组居民建立电梯建设项目小组,大家分工负责办理审批、财务、出纳等环节,期间仅楼内的协调会就开了不下30次。朱红红为了办理申请、报批等手续跑了60多个部门,前前后后敲了90多个章,还跑坏了一部电瓶车,她也没说过一次放弃。

为了电梯,业委会也没少操心,业委会主任马善祥退休前是技术人才,他发挥优势帮助居民找图纸、分析楼房构造、商量电梯规划。2014年3月,在居委会指导下,业委会在全体业主中进行二次征询,最终业主同意率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三分之二,还有不少居民提出希望自己楼里也能装电梯。

随着电梯项目的推进,政府部门也跨前一步,伸出“援手”。施工前,市建交委专门到居民区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开工许可问题,市、区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一份详尽的安全管理计划,确保有专人对施工环节监管并及时汇报情况,电梯施工这才顺利启动。

千方百计的努力过后,2015年11月30日,电梯终于正式运行。当天,楼里的老人乘着电梯,高兴地合不拢嘴,楼道也被居民们打扫一新,装点得颇具特色。

最近,朱红红家中正在装修,她却放着电梯不用,找搬家公司帮忙搬家具。问起原因,她说,“这是自家的电梯,总要好好爱护。”住在低层的居民也常常“舍不得”用电梯,平时如果不提着重物,都尽量空着手走下楼。

正如长征镇党委一位负责人所感叹的,怒江苑电梯的案例改变了原先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由居民自己参与管理,反而更能理解,更珍惜得来不易的结果。

居民做“顾问”经验共分享

7号楼的电梯名声在外,居民区党组织接待参观来访团体的数量也随之骤增。毛书记表示:“前来取经的团队不仅有本区、本市的,还有来自外省市相关政府部门的人员,他们都希望借鉴怒江苑的经验,在今后为百姓办理相关事务时能减少流程,简化手续。”

居民区党组织特意总结形成了可供借鉴的自筹电梯“参考材料”——一份流程图和盖章流程表。流程图包含业主前期工作、房管、规土、建交、质监等部门相关步骤,而盖章表上则列出了60多个相关审批环节。

7号楼的经验不仅体现在纸面上,现阶段也已在居民区里复制推广。由于不少居民加装电梯的意愿强烈,居民区党组织牵头建立了联席会议,由7号楼居民朱红红、李兆清、陆雅微等担任顾问和助理,为大家答疑解惑。

毛萍芬感到,启动电梯项目需要酝酿,急不得,只有居民形成共识,意见一致了后续工作才能顺利推进。马善祥也表示,加装电梯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建议居民先考虑清楚几个问题,比如楼房的采光、户型、结构等是不是适合加装电梯;楼组的居民能不能齐心同意项目开展;加装电梯的费用除了政府补贴还需要居民分摊,业主们愿意如何分摊;项目是否有合适的牵头人等。

自今年3月初以来,联席会议已经陆续开展了4次,10个楼组的居民代表积极参会,经历前期了解、楼组协商、意见征询、形成计划等阶段,目前部分楼组已经达成了共识。

作为“过来人”,朱红红深知推进电梯项目的瓶颈往往在于2楼、3楼业主的反对意见,她表示,毕竟电梯对于低层住户的效益并不明显,但项目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他们的同意。

在各楼组协调过程中,常有居民找毛书记叹苦经,希望居委会出面劝解,毛萍芬建议居民先和邻居沟通,“以邻里感情为基础做思想工作更有说服力,大家要理解对方的立场,尊重所有居民的意愿。”

在4月召开的第三、四次联席上,怒江苑和梅川馨园的多个楼组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意见征询,即将启动电梯项目。居民区党组织还引入第三方公司为电梯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毛萍芬介绍,“7号楼电梯施工时,由于规划、施工方不匹配曾经造成返工等问题,这次引入的专业机构能够做到无缝衔接,还可以代为办理审批敲章等流程,省去居民奔波的麻烦。”

“电梯效应”辐射“同心家园”项目

一次次联席会议,让毛萍芬感受到邻里关系正因为电梯而发生改变。“有的年轻居民以前和邻居相见不相识,现在因为电梯的事情增加了交流,大家打开了门说上了话,关系更亲切,更熟络了。”

住在怒江苑7号楼3楼的黄女士也感叹,尽管楼里居民以前是同事,但通过装电梯让大家关系更近了一步,更像一家人。装电梯期间,3楼以上的业主还凑钱专门准备了“和谐奖”要发给低层的住户,他们却坚持不肯要,并表示“邻里情意在,这钱不能收。”如今底楼墙面的两边装点着不少电梯建设和开工时候的照片,这些都成为了居民共同的回忆。

黄女士作为电梯建设小组的出纳,也常常为了项目跑银行办业务,她坦言,“我还年轻,为了楼里的老年人,这点小事还是能帮上忙的。”现在每家每户都轮流开展清洁维护,电梯擦得“比五星级酒店的电梯还清爽”。

“电梯效应”背后折射出居民区党组织对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视。在今年的社区居民会议上,有居民对小区凉亭提出了改建诉求。毛萍芬实地察看后发现,老年人喜欢在凉亭聊天聚会,但亭子没有遮挡冬天实在太冷。为此,居民区党组织把凉亭改造作为今年推进“同心家园”的项目之一,将为社区老人打造一个暖心平台。此外,社区停车难问题也摆上了台面,居民区党组织正与相关部门积极对接,探索完善小区的停车位布局。

同时,长征镇也把7号楼加装电梯作为典型案例,搭建沟通平台,将怒江苑的经验辐射到镇域内的其他居民区。长征镇将探索在电梯项目的关键环节、操作流程上给予居民支持,挖掘电梯项目背后的经验、做法,促进居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同心家园”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