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石泉街道太浜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建萍来说,这段时间,她所有的身心都花在了太浜巷的拆违工作中,或在拆违的第一线,或在居民家中做工作,或是和拆违小组谈方案。“太浜巷还存在着一些‘居改非’和平台搭建的问题,我们要保证拆掉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居民的诉求,努力让拆后的修复工作尽量做得让居民满意。”陆建萍告诉记者,太浜巷最后几处的拆违工作,影响着整个小区“无违创建”的成果,因此是一定要拆除掉的。然而,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居民的抵触情绪,陆建萍带领居委干部们着实做了不少的工作。
打破壁垒,智慧拆违破难题
在太浜巷166弄(岚皋路40弄)至中山北路2185弄和2165弄有一条小路贯穿小区,别看这条小路不起眼,实际上却是市政道路,却被两边“居改非”的门店侵占掉不少公共空间,造成这条小路更加窄小。随处摆放的电动车、穿行的汽车,更是让这条道路雪上加霜,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也被居民多次投诉。
无独有偶,在其附近的中山北路2165弄,也有一排沿街商铺,保持着和小区统一的外墙,以及一路之隔商铺同样的格局,十多年来的变迁,早已成为了小区的一部分,附近的居民也很自然地适应了它们的存在。然而,随着“无违创建”的深入,经过石泉路街道的深入排摸,发现这一排商铺实际上是“居改非”而来的,属于要拆除的对象。
这些商铺多为棋牌室,以及理发店、物流公司门店等业态,期间承租转租等情况多次流转,关系错综复杂。一共30户的“居改非”,要全部拆除掉,这个工作任务不可谓不繁重,最重要的是,如何能顺利地把“硬钉子”拔除掉,又能避免群众矛盾激化,难题摆在了陆建萍的面前。
“只有把情况摸清楚了,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毕竟,这么多的居改非一下子要拆掉,我们也要考虑到居民的感受。”从去年7月份开始,陆建萍就带领居委干部一家一家排摸情况,并建立起相应的调查档案。
情况调查清楚了,陆建萍心中也有了章法。在小区工作多年的陆建萍,做起工作来很有一套。她没有一上来就去和租客接触,沟通拆违的情况,而是抓住了“关键点”,直接去和房东们进行联系,上门约谈。“租赁情况复杂,和租客谈,矛盾容易激化,也易发生扯皮、拖延的情况,居委会要考虑到人力等问题,直接约谈房东,比较会出效果。”在充分告知拆违政策和方案后,陆建萍挑选了一家最有希望做通工作的上门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利害关系分析到位。终于打开了突破口,第一家房东顺利签约,让原本还处在观望状态中的其他房东都跟着松了口。“我和这些房东很熟悉,我得让大家看到拆违的趋势和决心,也得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确确实实为他们着想,大家自然而然就支持了。”陆建萍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仅仅用了7天时间,他们就把22户居改非商铺全部封掉了。这个“钉子”拔掉了,后续的几家“居改非”也陆续封门。
沿街商铺封门,后续如何修复还要进一步研究。166弄市政道路两旁的“居改非”,是要马上修整的,否则将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陆建萍在沟通之初,就记录下了居民的修整诉求,除了统一要求的外墙外,在天井院内的衣架、防水设施,陆建萍都一一为居民考虑在内,积极为居民争取利益。看到这么尽心为他们考虑的居委书记,居民们都很感激,“我们书记没的说,真正是为我们居民着想,我们在这个小区很舒服。”居民吴阿姨说。
咽下委屈,多方奔走赢支持
居改非的工作刚刚忙一段落,陆建萍还没来得及缓口气,一个新的难题就落了下来。在小区迎接“无违创建”验收时,“平台违建”加分项“冒”了出来,使得验收没有通过。“这些都是二楼平台上的违建,共有36家,几乎每户人家都在上面搭建了阳光房、屋子。”谈起二楼平台违章搭建的拆除工作,陆建萍心中满是苦辣酸甜。
记者了解到,这36家二楼平台违建,其中2185弄15家,166弄岚皋路的平台21家,分别属于不同单位的福利分房。在1996年搭建平台时,每户居民都和当时的单位签订有相关协议,协议标注了平台的使用权限和归属,居民们也根据协议缴纳了一定量的使用金。因此,在居民看来,自己在这个平台上搭建是合情合理的。
在拆违任务启动后,陆建萍就开始在街道、居民原隶属单位、居民之间来回奔波,沟通情况,告知拆违政策。然而,在“拆平台还是拆平台上的违建”这个问题上,新的矛盾点产生了。单位的意见是,既然平台属于违建,那么当初签订的协议就作废,平台予以拆除;居民们则认为,要保留平台,否则平台拆除了房子会有安全隐患。“在这个平台拆除的问题上,我是站在居民立场上的,毕竟,平台拆除对老房子的影响是有的,我就想怎么做才能尽可能满足居民的要求。”在具体的解决方案没有出来之前,陆建萍一面充当着“灭火器”,不停地安抚情绪激烈的居民,一面积极和街道协商,协调街道请相关专家来进行房屋安全测试。
就在陆建萍还在为如何保留平台积极奔走时,有着怨气的居民就跑到了居委会和她吵架,指责她不为居民着想,不为居民说话。当时,已经连续几天为此事奔波的陆建萍,正处在心力交瘁的状态,承受的委屈和压力,让陆建萍有一丝哽咽。
陆建萍将所有的委屈咽下,重新平复心情,继续为这件事奔走。最终,陆建萍的努力没有白费,石泉路街道在对平台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后,考虑到房屋安全,作出了保留平台,拆除平台上违建的决定。
平台上的违建拆除工作终于要开始了。“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老党员赵宝华,他的带头行为,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也让我们看到了拆除的希望。还有我们的楼组长陈阿姨,她家里还是比较困难的,即使这样,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的拆违工作,我为有这样的居民感到暖心。”居民柿阿姨也说:“违建拆除后,平台上的秩序变得整洁起来,安全问题也得到改善。这是大趋势,我们都支持。”正是有了这些居民的支持,陆建萍对拆违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据了解,从4月9号开始到4月12号,仅仅3天时间,2185弄的15家平台违建就全部拆除,166弄岚皋路的21家平台还剩余4家未拆,正等待拆房队施工。
自拆违开始,陆建萍就带着居委干部经常在拆违现场巡视,对拆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她一再和施工队沟通,告诉他们要小心拆除违建,确保居民安全,后期水电管道、防盗窗的修复工程要用心为居民做好。看着忙碌的陆建萍,居民们看到眼里,赞在心里。“这是我们的好书记,真的,从拆违开始,我们书记就一直在这里,站在我们的角度上为我们说话。我们真心佩服!”居民栾阿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陆建萍告诉记者,她要“站好最后两班岗”,一是做好拆违工作,一是做好换届选举。因此,这一段时间,她不管到哪里,都会带上即将接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孟令菊,“她是新书记,我是老书记,我有责任做好这个传帮带的任务,让她尽快弄清楚这个小区的情况,和居民熟悉起来。”
从2000年来到太浜巷居民区工作,迄今已经18年了,陆建萍对这个小区尽心负责,足迹踏遍了社区每一处。她说,“既然做了,就要做好。支撑我走下来的就是执着,不管做什么,都要坚持、尽责,做到将心比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