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凸显“力度” 留存“温度” ——石泉路街道拆违有“妙招”

2020年10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新普陀报 2017/5/10

“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以来,普陀区加大力度进行综合整治,尤其是沿河6米范围内的违建,被列为首批整治对象。石泉路街道范围内有总长5.4公里的大场浦河和真如港,许多居民小区沿河而建,拆违任务尤其重。不过,石泉路街道的拆违工作却进展顺利,截至目前,该街道已基本完成沿河6米防汛通道违建拆除工作。同时,居民区违建拆除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8个小区拆违工作即将完成。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违建背后有着真实的民生诉求,因此拆违难上加难!究竟石泉路街道拆违是如何在凸显城市管理力度的同时,留存民生“温度”,让代表公众利益的拆违方与情有可原的弱势群体达成共识的?

将心比心:无情拆违,有情操作

小区里里外外挂起了拆违的宣传横幅,看着弄堂里的两层楼违建的居民活动室全部拆除,居民们心里清楚——拆是大势所趋,但自家经济损失、实际居住困难怎么办?不少居民一开始“想不通”,住在石泉路165弄童家桥小区的老王就是其中一员。

老王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这几年肾脏功能也出了问题。妻子阿芬身体也不好,患有轻度肺动脉高压。一家三口“蜗居”在14平方米房间、4平方米灶间、13平方米天井多年。2015年,老夫妻用千辛万苦积攒下来的十来万元,把房子装修了一遍,还在天井外给女儿搭了间卧室。万万没料到,新居“扩容”不久就遇上拆违。

“我们刚装修好的房子,怎么办?女儿还没出嫁,家里没地方住,怎么办?老伴身体不好,万一受了刺激怎么办?”面对老王的连环发问,拆违工作人员陷入两难境地:王家的违建离真如港很近,生活污水统统排进了河里,对环境影响很大,但他们家确有实际困难。

王家的特殊情况引起了各方充分重视,区领导带着职能部门人员和街道干部们敲响了老王的家门。“拆违无情,操作有情。”区领导当场承诺:拆违之后,马上帮他们家补好内墙,尽可能恢复装修后的原来面貌。

回去后,区、街道相关部门慎重商议王家的拆违方案:先拆除屋外的阳光房,这对王家人生活影响还不是很大。至于卧室等进一步做通思想工作再拆。

拆除阳光房那天,王家人的态度出乎意料,十分配合。阿芬说,工作人员也很不容易,过节还要出来加班加点。她还说,区里和街道的领导这么多次到他们家,与其说是动员拆违,更多是嘘寒问暖、关心生活。

区领导向老王一家透露,“今后,河岸边将建起绿化带和步道——这也是普陀区拆违过程中的‘五同步’工作法,拆除、清理、规划、建设、管理同步进行,最大程度造福居民。”这也让老王一家动了心,“我们住在一楼,得益肯定最多。”

想到大家不遗余力的关心和水清景美的未来规划,夫妇俩终于点头同意第二次拆违,把女儿的房间切掉一个角,彻底恢复房子原状。拆违结束后,街道马上为他家重新砌了座内墙,还修复了开裂部位,并为他家重新铺设了污水管道,今后生活污水再也不会直接排放进门前的河里。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金洪涛说,将心比心是拆违最好的“润滑剂”。在他看来,沿河拆违之所以进展顺利,原因不在于依法强制的拆违力度多么大,而在于他们和居民之间的沟通疏导做得好,在凸显力度的同时,对特殊情况留存“温度”。

这样的人性化操作,确实带来喜人的成绩:半年多的时间,石泉辖区内的沿河6米防汛通道违建就已基本完成全部拆违任务。

自下而上:自治协商,问计于民

借着这股劲头,街道随即在全区率先启动居民区内的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社区管理办、城管中队开展了地毯式排摸调查,梳理出了整个辖区范围内的居民区违法建筑,竟有556处点位之多。

据石泉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克勤介绍,石泉六村是一个典型的老式多层住宅区,小区内的存量违法建筑数量较多,底楼天井破墙开门并对外出租的情况也较为普遍,此外还有占道堆物的现象。但仅用一个月,小区内的违法建筑就已基本被拆除,其中30%的居民还是主动提出“要自拆或请政府帮助拆除违建”。这种拆违速度、力度令小区居民欣喜,“每天都能发现有一些违建被拆除了,每天都能发现周围的变化。”

拆违加速的动力源,究竟来自哪里?石泉城管中队拆违办负责人杨天伟说,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自治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天伟记得自己第一次去参加拆违议事会的情景,会议室里违建家庭、楼组长、社区骨干、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两代表一委员”、城管、街道等各方代表满满当当地坐了一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应该支持拆违,小区环境好了,说到底还是我们受益。”“我们家就靠搭出来的这点地方赚点房租,贴补家里,没办法。”“再怎么说,都不该违法搭建,有情况跟我们居委会、街道反映,我们再协商。”……“会还没开完,就有两位居民表态同意拆除违建。”杨天伟被居民自治的力量所震撼,“居民说服居民的方式太有效了,他们一句抵我们几十句。”

黄克勤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居民议事会,他们前前后后开了5场,具体协商会更是开了不下70场,“违建该不该拆,怎么拆,我们都是采取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发挥社区自治作用,反复协商,问计于民,让居民做主,这样一来大大推动了拆违进程。”

居委会除了牵头召集各方参与议事会,他们对小区情况的熟稔程度也帮了“杨天伟们”的大忙。从排摸情况到上门做工作再到实际拆除,处处都有居委干部的身影。“没有他们,我想这次拆违不会那么平稳顺利。”杨天伟说,居委干部会协助城管队员摸准摸全摸透小区情况,制定“一户一策”的清单。同时,还会协助队员一对一入户、与居民面对面耐心细致讲法律法规,推动思想观念转变。

“拆违不能一拆了之,拆了之后,小区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要跟上,这样居民才会有更强的获得感。”黄克勤说,在拆除违法建筑的同时,工作人员就告知了居民小区改造计划——违法建筑拆除后会补种绿化,并对住房外墙进行粉刷、电线入盒等,改善小区环境。“我们还在小区中,选了一栋楼作为样板,设计方案让居民评议,再根据居民意见改进。”

金洪涛说,作为此次小区拆违的样板,“石六”拆违工作法将推广到其他小区,预计在9月前将完成街道范围内所有市区级文明小区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