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申城先锋】她是患者眼中的“爱心天使” ——记“普陀好人”、区三八红旗手、区中心医院脑功能室副主任张晓菁

2020年10月29日 10阅读 来源:新普陀报 2018/5/28

在区中心医院,有一位医术精湛、热心助人、低调谦逊的医生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她是科室不可或缺的“主心骨”,是专业领域的“领头人”,更是病人身边的“贴心人”,她就是区中心医院脑功能室副主任张晓菁。

近年来,张晓菁荣获“普陀好人”、“区三八红旗手”、“区十佳知识型女职工”、“区于井子式白衣卫士”、“医院优秀党员”、“医院优秀班组长”等多项荣誉称号。她始终把为患者服务当作自己的使命,赴异地义诊,让多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她悉心救治飞机上突发疾病的患者,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一桩桩一件件善举,令患者和身边的朋友敬佩不已,她却说,“这是我身为医务人员应该做的。”

医术精湛,细致诊断疑难杂症

作为区中心医院脑功能室副主任,张晓菁在诊断脑电图与神经生理相关疾病方面有着多年经验,她所作的脑电图检查报告得到华山、中山等沪上知名三甲医院认可,不少三甲医院还会推荐患者到区中心医院找张医生检查。张晓菁参与编写的《神经如何控制行为》一书,在专业领域颇具影响力和参考价值。

科室主任沈灯告诉记者,“诊断脑电图与神经生理相关疾病并非易事,读懂脑电图,需要在多个复杂的脑电波中找到病灶,这就要求医生有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这方面张医生的专业水准毋庸置疑,科室里遇到了疑难杂症,第一个求助的就是她。”

张晓菁不仅用高超的医术服务患者,还把经验传授给科室的年轻医生:如何解读病患的脑电图、如何结合临床症状判断病情、如何分析患者病灶……她定期为年轻医生授“专业课”、与科室成员共同探讨疑难病情、组织学习行业动态。在她的带动下,科室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在同事眼中,张晓菁像个“工作狂”,日常工作完成了,她还要“自我加压”,一遇到急诊等加班加点的活儿,她总是义不容辞把工作揽上身。作为市医学会脑电图与神经生理专科委员会委员之一,她还常常赴外院进行会诊,比如定期赴上海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参与诊断脑电图等,她的医疗技术和专业判断也得到了中医医院医疗团队的赞誉和肯定。

除了“专业”,张晓菁总是对患者多一分用心,她叮嘱科室护理人员要特别留心老年患者候诊期间的精神状态,如有不适及时关心。曾经有位70多岁的老婆婆坐在心脑功能候诊区域休息时突然晕厥,并有抽筋癫痫症状,此时正在休息的张晓菁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她及时判断诊断患者病情,并联系医院急诊开辟绿色通道,立刻将老人送去救治,当家属赶来时,老人已经转危为安。

义诊20载,助急症男孩转危为安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把好事做下去。”20年来,张晓菁和同为医疗专家的丈夫每月回江苏吴江探亲之时,都会为当地百姓提供免费义诊,并帮助疑难杂症患者联系专家救治,她也因此被当地百姓称为“上海来的爱心天使”。

2017年春节,张晓菁接到了吴江老家卫生站的一通来电,一名2岁小孩在玩耍时,不慎将一把高压润滑油喷射枪对准眼睛并扣动扳机,一股高压润滑油急速射入孩子右眼球内,情况危急。当地医院面对这样的病例不敢治疗,建议转送上海专科医院治疗,家属无奈之下只得寻求张医生帮助。

张晓菁回忆道,“当时小孩眼睛表面看不出任何异样,但是孩子因眼球疼痛而哭闹不休,为了更好判断病情,我和丈夫第一时间为他们联系上海五官科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会诊需要拍摄CT影像,但孩子疼痛难忍,影像成效模糊,专家无法准确读片,张医生二话不说,与丈夫驱车赶到当地医院,指导医院帮助孩子拍摄CT。

专家通过CT影像发现,润滑油射入了孩子眼球后方,不仅对眼球造成了损害,如不及时医治,还会损伤颅脑,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孩子家属急得手足无措,张晓菁自告奋勇做家属的思想工作,“接受手术治疗是当务之急,术后如恢复情况良好孩子眼睛视力也可能恢复。”她一边安抚情绪,一边又帮助联系上海五官科医院专家远程指导当地医院开展手术。最终,手术非常成功,孩子的眼球保住了,而且颅脑未受损伤,视力也基本无恙。

事后,男孩的家属连连道谢,“张医生真是菩萨心肠,多亏她的帮忙,孩子获救了,我们全家的心也放下了,能有她这样的好医生太难得了!”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一年复一年,20年间,张晓菁无私付出,帮助一位位当地患者重获健康。张医生也渐渐意识到,光靠自己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为此,她利用业余时间,为吴江当地医生提供远程指导,并到当地医院进行面对面业务培训,“尽可能地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挺身而出,救治飞机上流产孕妇

认识张晓菁的同事都知道,她是一个行善而不愿为人知的人,正如科室护士汪亚勤所说,“如果遇到突发状况有人需要救治,张医生一定会站出来帮助,这些年来,她总是做好事不声张,都是病人送来锦旗了我们才知道。”

2015年,张晓菁带着儿子和朋友一起从西雅图返航回上海。当时,乘客们正昏昏欲睡,突然,飞机内响起了寻求医生帮助的广播。睡得迷迷糊糊的张晓菁听到广播后条件反射般的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并立刻向空姐说明了自己的医生身份。

乘务长马上带着张晓菁来到头等舱,只见一名中国女性虚弱地坐在飞机厕所内,还有流血症状,得知这是一位孕妇,张晓菁判断她很可能是先兆流产,有生命危险。张晓菁当机立断,让病人保持平躺,避免大出血,同时采取止血等措施,测量血压情况。一番忙碌过后,情况得到了控制,但孕妇仍紧张地拉着张晓菁的手希望她留下陪伴。

期间,飞机面临是否需要紧急备降的难题,这位孕妇本身是休假的空姐,考虑到备降会给机组和乘客带来许多不便和损失,她仍然希望在上海机场降落,并寻求张晓菁的专业意见。张晓菁仔细观察后判断孕妇身体情况平稳,便选择支持她的决定,并在之后8小时航程里,不眠不休地照顾她,持续观察血压等情况,保障她的平安。最终,孕妇安然度过了飞行航程,被成功送往医院。当飞机降落时,广播里高度赞美了张晓菁,飞机上的乘客不约而同起身为她鼓掌,机长,副机长及全体乘务人员向张晓菁表达敬意。

事后,张晓菁还积极帮助孕妇联系专业医院进一步恢复治疗,孕妇和家属向张晓菁频频致谢,并称她是一位真正的天使。张晓菁却谦虚地表示,“我是一名医生,救人是我的天职,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哪个医务人员都会这么做的。”

“用仁心仁术治愈患者的疾病、用真诚付出温暖患者的心灵”,张晓菁就是这样一名有着高度责任心和奉献意识的高尚医者,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她还将持续坚持为民服务,为更多患者带去爱和希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