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改非”是指业主擅自将居住房屋改变为非居住使用,从事办公、商业、旅馆、仓储,甚至生产等经营活动的行为。近年来,由于房租、物业费较低,“居改非”违法现象呈上升趋势,对居民日常生活、居住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还存在消防和社会治安等诸多隐患。
近日,长寿路街道就这一现象频频“亮剑”,对普雄路沿线“居改非”现象采取集中整治的铁腕行动,清除“居改非”违法建筑,还居民整洁美好的城市面貌和生活环境。
攻坚克难为民生,吹响整治“集结号”
长寿路街道普雄路的道路两旁梧桐林立,树荫下车流不息。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此处“居改非”现象长期存在,靠普陀一村一侧的沿街店铺都是“居改非”而建,无证经营、侵占道路、扰民等现象较为突出。
居民常常抱怨,“我们住在附近老是闻到呛人的油烟、被噪音吵到,有时白天也只能关着窗子。”“道路本来就窄,这些店面总是侵占马路,还弄得油渍满地”……“居改非”现象对社区居民居住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成了城市管理的一大顽疾。
对此,长寿路街道吹响了整治“集结号”。
针对普雄路沿街长期存在的“居改非”顽疾,街道缜密安排整治方案,力求做到整治过程万无一失。根据前期排摸,普雄路沿线“居改非”店铺共有31家,主要从事餐饮、棋牌、按摩、铝合金加工等违法经营活动。聚焦整治对象,街道制定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使各项任务具体化、定量化,实现时间倒排,确保整治目标完成。
街道负责人表示,“在此次整治中,我们的工作原则非常清晰,就是要坚持控制源头,快速处置;坚持以防为主,疏防结合;坚持因人因事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精准施策定方案,多方联动擂战锣
11月7日上午,整治战役全面打响。
长寿路街道成立了现场指挥部,下设现场实施、安全保卫、宣传报道、救护救助、后勤保障和后续维稳七个工作组。长寿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坐阵指挥,东新派出所、区交警一中队、长寿市场监管所、城管长寿中队、长寿房管办、社区管理办、社区平安办、普雄居委会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
整治行动按照事前制定的方案稳步推进,过程中严格确保执法规范性。各部门全体工作人员敢于担当、紧密配合、果断出击,工程队伍负责拆除店招店牌、安装隔离挡板、实施房屋结构修复,长寿绿化市容所负责清运整治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城管长寿中队、长寿市场监管所等部门协助现场实施,东新派出所提供执法保障。同时,后勤保障、社会稳控组做好整治后的相关保障工作。
仅一个上午,所有“居改非”店铺店招拆除完毕,并同步启动房屋结构修复。当天,街道共出动执法力量150人次、执法车辆10车次、清运垃圾12车次,当场拆除广告牌31块、广告灯箱10只,整治行动效果显著,在场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妥善引导解矛盾,修复环境还真貌
整治行动中涉及诸多当事人的利益,如何妥善处理是街道关注的重点。整治前,街道用好宣传引导手段,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自9月中旬起,街道就启动了第一轮大规模联合告知行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5次大规模的联合告知行动,逐户下发责令整改告知书,要求相关当事人自行整改。
同时,社区党群办、普雄居委会、志愿者等对当事人开展正面引导和宣传,引导当事人理解拆违工作的必要性。救护救助组则对有需要的当事人开展解困救助工作。
拆违工作组与居委会干部、居民志愿者一次次上门劝导,与沿街店铺当事人的关系也从生疏逐步变得熟悉起来,最终,工作人员用真诚赢得了商户对整治行动的普遍理解和配合。正如一户经营户说,“我们理解政府对环境整治的决心,虽然在街边开店了这么多年,但为了大家的环境能更好,我们也会积极配合整治工作。”
两个月时间内,大规模、高频次的宣传告知产生了积极影响,普雄路道路沿线近三分之一店铺都自行停业搬离。
整治行动不仅仅是要拆除违建,更注重对周边环境的改善,从而提升居民的满意度、获得感。下一步,街道将聚焦环境修复,协调区房管局、西部集团,邀请设计院等专业力量,严格按照房屋原始风貌对每家每户量身制定方案,还原建筑历史原貌。
“这是一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持久战’,”长寿路街道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围绕“让城市更安全、更有序、更干净”的管理目标,以“无违居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整治,以点串线、以线促面,推动连片治理,倾力为社区居民营造生态、优美、有序的居住环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