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市委“1号课题”成果的转化落地,对“社区”的回归重塑,为区域化党建注入新的内涵,也梳理了共治与自治的脉络与架构。在以区域化党建为基础构建的社区协商共治格局中,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服务与治理的重要主体。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万里街道发挥好本级区域化党建平台动员整合社会的枢纽作用、资源统筹配置的平台作用,引进了专业社会组织——“爱照护”。沪上“嵌入式养老机构”模式的2.0版——万里社区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应运而生,打通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建立多样化照护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离老人只有“一碗汤的距离”,满足老人“离家不离亲”的情感需求。
党建引领情系万里
“作为新析出的街道,养老和看病难一直是万里街道‘补短板’的重中之重。”万里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陀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在街道、镇,要完善社区党建‘1+2+2+X’新体制,而其中的X,就是要探索平台、载体和项目,扩大区域化党建工作开放度,激发社区中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热情、积极作用。”
万里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创新采取了“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合作模式,由街道搭建平台,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管理。“其3层楼、共1500多平米的空间是由街道通过协调提供的,并约定48张床位中的34张床位(约占70%)属于政府托底的公办养老床位,用于保障万里地区老人的基本需求,而延伸出的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可以实现整个街道全覆盖,甚至还辐射至周边地区。”
花园般的草坪,环绕楼梯的“年代”主题墙绘,钢琴、沙发、小盆栽、艺术画、欧式阳台……与传统“养老院”不同,置身在万里爱照护其中,宜人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透漏出家的温馨氛围,让人倍感舒适。“与传统的长者照护之家相比较,万里模式一大升级之处在于,机构更像是居家的补充,而非机构的补充。”万里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理事长丁勇介绍,经过上海市统一的照护需求评估体系评估后,老人可入住享受分级的照护服务;同时,也能将护理床直接投放到老人家中,并复制机构专业服务到家。老人每月支付一定费用,可以按照需要,实现社区机构照护——“堂吃”与居家上门照护——“外卖”的自由切换。
同时,设立上海爱照护武爱护理站,同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初步实现了社区内的医养结合,形成了卫生、民政、街道、专业组织和家庭“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医养结合社区为老服务共建品牌。
党员示范爱岗敬业
去年,在万里街道和万里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联合举办的一场联谊会上,爱照护党支部党员们与老人们签订情系联谊卡,结对还扩展到了所有的团员青年,在落实工作职能的同时,增强了责任感,让老人倍感温暖。
“大雁文化,是我们的团队理念。一面党员一面旗,我们的党支部凝聚着每名党员,像大雁一样,目标一致、群策群力,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培养优秀团员青年、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公司首席创新官、万里爱照护党支部书记闫金伟介绍说,党支部以80后、90后为主力军,平均年龄35岁,其中有不少都是海归党员。年轻的支部、年轻的党员面对平均年龄75岁的爷爷奶奶,毫不含糊、身体力行,不断提升服务技能和质量,获得了签约老人们的肯定。
“今年春节,我和爱人都是在爱照护里过的,里面工作人员挺辛苦,我们很感动。”86岁的杨宇清老人是闫金伟的结对对象。去年12月,他和爱人入住爱照护,科技性、针对性的养老体验,让他倍感舒心。“别看这里的工作人员年纪小,照顾起人来尽心尽力。自从和小闫结对后,他都会定时来看望我,护理师们也不时地进屋巡视,查看身体状况和需求,我们的诉求上基本都能妥善解决。”
党支部成员之一、29岁的汪瑾也是春节期间坚持值守、陪伴老人的人员之一。“没能跟家人们吃上团圆饭有些遗憾,但我是一名党员,我的工作又是为老服务,心中就要记挂着群众、记挂着老人。我回家了,老人们怎么办呢?”
患有帕金森和认知症的魏奶奶,来爱照护之前住在松江护理院,而老伴罗爷爷住在万里爱照护。有一次,他们的女儿因骨折住了院,两位老人身边没了亲人照护,又处于分离状态,常常感到焦虑。得知这一情况后,爱照护克服困难,想方设法让魏奶奶也住了进来,跟老伴儿团聚。
刚来时,魏奶奶不愿跟人交流,也不愿进行康复训练。在护理人员精心照料下,特别是在结对党员、团员的帮助和开导下,魏奶奶开朗了起来,主动做康乐活动、进行康复训练,也愿意跟其他老人聊聊天,时常跟老伴儿一起到阳台晒太阳,享受“老来伴”的快乐,整个人精神多了。
党员之家星火燎原
定位于“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让社会上失能失智老人有能力、有尊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万里爱照护基于人工智能实现数据驱动服务,管理模式由人工主观决策向信息数据决策过渡,薪酬体系由计时向计件过渡。
精准管理、先进理念、智能技术……通过区域化党建,有质量地将万里爱照护“智能养老”输送进社区,使万里社区居民受益。目前,共有18人入住,百余人签定了“长护险”服务协议。
记者从万里街道党工委了解到,为推进区域化党建,街道建立了“万里一家”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加强了党建联建。晋元高级中学、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和进华中学等皆与万里爱照护党支部结对共建,作为党团员和学生志愿服务的基地,开展共建活动,传播孝亲文化、智能养老,增强责任感,这也成为了街道区域化党建的一个特色项目。
同时,万里爱照护党支部设立了党员先锋岗,以结对共建为抓手,要求党员亮身份,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每周一次的“书记有约”谈心谈话活动,分散在其它照护点的党员、群众与党支部书记交流学习、分享经验,解决实际难题的同时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据介绍,目前,爱照护在上海有近30个服务点,每个点都将推广万里爱照护的区域化党建经验,通过党建的基石,使居家养老得到保障与落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