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寿又添社区治理“智囊团”

2020年10月27日 10阅读 来源:新普陀报 2018/12/6

近日,长寿路街道社区治理促进中心挂牌成立。这家新增社会组织的挂牌,也为长寿路街道增添了助力社区治理的智囊团。作为一个孵化器性质的社会组织,目前促进中心已入驻了五个工作室:新长寿业委会工作事务所、智慧社区工作室、健梯工作室、沈望云法律工作室和旧城区改造推进工作室。五个工作室的相关情况介绍各自悬于醒目位置,备受关注。

家住德怡苑小区的冯阿姨听说健梯工作室开张了,兴高采烈地过来咨询,“我们想装电梯很久了,听说我们长寿也有加装电梯指导工作室了,所以赶紧过来问问。”

供需落差,催生转型需求

长寿路街道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传统由来己久,在团结、凝聚和服务社区居民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如今,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区需求日渐多元,居民们对于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治理中的难点、痛点越发成为基层单位服务群众的瓶颈。

在长寿社会组织联合会的170家成员单位中,通过开展项目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的“锦上添花”型社会组织占到70%左右,而能切实解决困难、帮助政府突破社区治理瓶颈的“雪中送炭”型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数量却较为匮缺。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我们更需要帮政府解决社区治理难题的智囊和帮手。”

在探索孵化满足社区居民“刚需”社会组织的道路上,长寿路街道深入挖掘专攻的机构、培育专门的人员力量,来帮助解决社区治理问题。

直面痛点,创新治理方法

在街道的推动下,一个专攻社区治理“痛点”、“难点”、“堵点”的新型社会组织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那就是——业委会工作事务所,这一工作室首先被引入社区治理促进中心。

“长寿有133个小区,业委会三至五年换届一次,平均每个月都有三、四个业委会提出换届或者成立申请,平时还常有需要动用维修基金、换续选聘物业公司、调解矛盾纠纷的情况。”据长寿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长寿业委会工作事务所的诞生,正好弥合了政府在社区治理力量上的不足。工作方法一改过去等业主找上门来的被动情况,梳理出一套“走基层、先介入、分类做”的方法。

新挂牌的业委会工作事务所主任莫庆勇表示,“工作人员通过高频率主动走基层,对小区情况做到‘手中有账、心中有数’。老小区的工作偏重于‘情’,书记得和居民打成一片;新小区更偏向于‘法’,居民们维权意识比较强,得跟他们把法律法规讲清楚。”基于这样的考虑,事务所由居民区退休书记和社区自治办专业人员组成,通过经验和专业的双重保障,实打实帮小区业主解决问题。五个月来,已有九个小区圆满完成换届,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披榛采兰,有效整合资源

孙建伟是音乐广场小区的业委会委员,拥有丰富的设备工程施工、业委会及物业协调管理经验;也是音乐广场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智慧社区工程启动后,音乐广场成了长寿的“明星小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对小区智能化改造产生兴趣,纷纷向孙建伟“取经”。莫庆勇向街道领导建议:“邀请他到中心来开个工作室,辅导一下其他小区。”

苏堤春晓的居民沈望云是一位有着三十余年司法实务经验的老民警,精通民商法、刑法和行政法等各类法律。退休之后,他在小区里义务给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深受居民敬佩。和孙建伟一样,沈望云也是被长寿路街道“挖”来的“治理之宝”,街道请他到治理中心这个更大的平台发光发热。“除了服务广大居民,沈老师也给中心其他项目提供法律支持。无论是业委会的工作还是智慧社区、加装电梯这样的工程,都少不了法律顾问。”莫庆勇说。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老法师”、“百事通”加入到长寿社区治理促进中心。社区经验丰富的居民区退休书记、年富力强的街道干部、精通各种专业知识的社区居民、高学历“海龟”……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聚到一起投身社区治理事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展望未来,绘制宏伟蓝图

城市管理犹如绣花般精细,而街道政府就是这根绣花针。长寿路街道决心将各类民生资源、实事项目引入社区治理促进中心,聚焦民生热点、痛点、难点,有效回应居民需求,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未来,社区治理促进中心将成为基层强大有力的智囊和帮手;通过中心这个平台,街道将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服务,让专业人士因地制宜设计方案、项目,对症下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真正高效解决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