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营造整洁有序的沿街市容环境--普陀区深入推进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提高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2020年10月1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普陀 2017/3/6

2016年,普陀区全面夯实管理基础,健全管理机制,努力提升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水平。

完善提高全面夯实管理基础

普陀区提出了“5133”四项任务,也就是年内培训各类人员5000人次;建成10条(段)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示范道路(街区);建成30个行之有效并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自律自治组织;新增300条(段)道路沿街商铺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收集,基本实现全覆盖。

普陀区全年的责任区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这四项任务有序推进。通过“四个下功夫”,全面夯实管理基础:继续在提高《管理办法》的知晓率上下功夫。全区共计培训各类人员12600余人次,超额完成年内培训各类人员5000人次的计划,使《管理办法》的知晓率和责任区自律管理的意识都得以进一步强化。在确保责任告知书送达全覆盖方面下功夫。及时对业主更替、新开业的商铺进行责任告知和一店一档信息数据采集更新,确保责任告知无盲区、无遗漏。目前,新增、调整责任人信息数据近550条,全区责任人信息数据约13300条。在创建典型带动和引领示范上下功夫。每个街镇通过创建责任区管理示范道路和建立责任区管理自律自治组织,以典型带动和引领全区的责任区管理工作。目前,枣阳路等6条道路已成功创建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示范道路;在西乡路、中江路、香泉路等建成了40个自律自治组织。在推进沿街商铺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方面下功夫。在去年完成98条(段)道路沿街商铺垃圾定时定点收集的基础上,今年新增300条(段),确保了沿街门店生活垃圾不乱倒,有效杜绝道路二次污染。

立足实效不断健全管理机制

上门劝导纠错机制。普陀区10个街镇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协助在责任区管理中的劝导纠错。对于区域内履责情况不好,容易造成门前脏乱,存在乱扔垃圾、乱堆物、占道经营、乱晾晒等的责任人,以上门指导服务、劝导纠错等方式,努力提高责任人的履责率。

垃圾收集配套机制。推行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实现了商家和环卫工人双赢。对商家来说,环境自律意识得以强化,随意乱扔垃圾的现象逐渐减少。对环卫工人来说,降低了日常清扫作业的垃圾量和清扫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道路保洁效率和整体环境质量。

示范道路引领机制。通过示范道路创建,强化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双管齐下,商铺责任人的自律意识加强了,香泉路、桂巷路、洛川路等路段的沿街市容环境面貌有效改善,示范效应逐渐体现。

自律自治管理机制。普陀区建成西乡路、中江路、香泉路等40个自律自治组织。在自律组织建立过程中,引导商家通过互相监督、自我管理,共同提高门前责任区的环境,提高各自的生活和经营环境。倡导商家管好自己的门前环境,门前环境好了,道路环境也好了,生意会越做越好。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自律效应逐渐体现。据西乡路自治管理小组介绍,自律组织成立以来,各成员的履责情况显著改善,相邻的商铺总能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原先履责情况较差的个别商铺,履责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当发现相邻商铺做得较好时,便也不好意思再跨门经营,造成门前环境脏乱,自律的成效逐渐体现出来。

科技引领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近年来,新媒体、信息化等多种先进技术纷纷运用到了本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工作中。2016年10月,本区推出的“垃圾定时定点收运电子标签智能监管系统”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该系统由普环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引入“智能环卫理念”,运用RFID、GIS、GPS、数据库、3G等技术手段,实现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运工作的实时监控、实时预警,并可通过该系统监控收集率、实行预警记录管理、预警前后对比分析、数据统计管理等,从而实现沿街单位生活垃圾从产生、收运到终端处置和考核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运工作开启新的管理模式。

2017年,本区将继续深入探索,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对标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围绕区域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目标,不断深化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工作,突出管理常态长效,提高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