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真如镇街道垃圾分类形成新亮点

2020年10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新普陀报 2019/9/2

今年以来,真如镇街道持续深化新一轮“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垃圾分类“一三三”工作路径,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过程管理,推动垃圾分类不断成为时尚、成为习惯、成为法律,形成了一批具有真如特色的垃圾分类新亮点。

目标导向,全面夯实垃圾分类软硬件

在区绿化市容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真如镇街道为达成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创建目标,从居住区、单位、分类收运处置、宣传氛围、长效机制五个方面入手,实现了既定目标。

截至7月底,街道共计覆盖绿色账户小区84个,都已达到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区标准。依托网格化片区管理力量,实现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辖区内的21家五类单位(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商场、饭店)也都基本达到分类达标标准。

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区”标准,真如镇街道在达标居住区实现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有物流去向、有长效管理和有分类实效的“五有”要求;而在单位层面,更是从容器配置、物流渠道、作业规范、宣传告知四个方面全面实现分类达标标准。

街道在辖区内建成84个“两网融合”服务点。全街道湿垃圾分类量日均已达46吨,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高于24吨,同时建成1个两网融合垃圾中转站。

此外,同时,建立综合协调、培训、规范管理、考核奖惩、志愿服务、监督反馈等工作机制,保证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

宣传引导,全面创新垃圾分类新时尚

街道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志愿者培训和居民宣传,让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深入人心。今年举办的垃圾分类及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普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覆盖36个居(村)委,人人知晓、普遍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自今年4月以来,街道及居民区每月5日定期组织“一月一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包括编发科普类微信、举行垃圾分类主题论坛、生活垃圾分类游园会、绿色环保群团定向赛等宣传活动共计750余场,涉及面达3万余人。《时尚DoReMi》作为真如镇街道推出的垃圾分类宣传原创MV,通过视频与歌曲传唱的方式科普垃圾分类,积极倡导“新时尚、新风尚”,让更多的人身体力行地加入这场绿色行动中。为了减轻居民区湿垃圾桶搬运难度,提升清运效率,街道自制的湿垃圾短驳推车已在各小区贴心服务,解决了小区里最后200米的驳运问题。

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人性化

真如镇街道辖区内有34家物业服务于各小区,而每个类型小区的硬件条件、物业管理水平和群众基础都不尽相同。根据“一小区一方案”原则,通过因地制宜地实施垃圾分类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小区居民积极性,提升垃圾分类参与。可以说每一处都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亮点。

新时尚空间实际是干湿垃圾的减量站,为了充分监测空间内的空气质量、水质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由桂花树的成长情况、水塘内的鱼活泼度来体现。这是一个小小的生态循环展示厅,利用新时尚空间就近的井口取水,对空间里的日常清洁打理进行水资源利用。循·拾尚包展示厅内是将回收来的拾尚包内物件进行再次分类,是一个崭新的时尚理念。星时尚空间前不久迎来了新的工作伙伴——湿垃圾生物处理机,它的功效就是让湿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真正做到就地粉碎,从源头减量。

芝川路81弄作为第一家改造小区,点位设置更是难上加难。最终,垃圾箱房点位被确定在居委会的旁边,这也为日后时刻关注居民垃圾分类情况提供了便利。小区里有一支“益夫人”志愿者团队,她们用巧手将旧衣服的边角布料做成“艺术品”,将废弃的瓶瓶罐罐变废为宝,用创新的方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自那以后,透明敞亮的新款垃圾投放点更是成为了真如镇街道的一道靓丽网红点——网上更是有了一个称呼:别人家的垃圾厢房。

樱花苑早在2013年便开始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经过6年长效常态化运作,接近96%的居民都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在实践中,樱花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法——“三期十步法”,来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居民的分类实效提高了,用湿垃圾做的环保酵素在社区活动时分发给居民使用,做得多的还能与有机农场交换蔬菜瓜果。

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真如镇街道将严格对标《普陀区关于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的创建视作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一环,努力形成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为全力创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而奋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