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垃圾分类新时尚 绿色普陀在行动”2019年普陀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推进活动举行

2020年10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新普陀报 2019/4/2

“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监督员,从我做起、影响他人,人人争做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实践者。” 3月29日上午,长风公园大舞台现场,2018年上海市“身边最美生活垃圾分类达人”长征镇梅四小区绿色卫士志愿团队代表向市民群众发起生活垃圾分类倡议,吸引了不少游园的居民驻足。“垃圾分类新时尚 绿色普陀在行动”2019年普陀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推进活动在这里举行,为广泛开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的普法宣传、以及本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性社会氛围。区领导曹立强、周敏浩、罗勇伟、孙萍、姜冬冬、郝炳权、韩金华、欧阳萍、张伟、周倩影等出席活动。

活动中,区领导为普陀区垃圾分类绿色小卫士——陀小胖揭幕;与区域各相关单位签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书;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志愿服务队授旗。

“您好,请您来扫码关注一下生活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这里有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还可以参加线上垃圾分类小游戏。”活动当天,普陀生活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及“普陀环保达人”微信小游戏同步上线。现场,志愿者们在各类摊位前为参与的市民群众提供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和服务。此外,活动还设置了分类城堡赛、分类大比拼、分类兵乓球、分类飞行棋、分类套圈圈等各种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趣味游戏,迎来不少市民的支持与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的氛围很浓厚,我们也看到了政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力度很大。大家在寓教于乐中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形式很赞,对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也很有帮助。”一位市民在完成分类游戏后兴致勃勃地说。

记者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抓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本区坚持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市场运作、法制保障,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为整体思路,遵循“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综合治理、全社会普遍参与”理念,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程管理。截止2月底,本区居住区已推行分类户数40.5万户,占全区总户数94.4%。甘泉、曹杨、长寿及万里四个街道实现居住区分类全覆盖;已推行绿色账户37.1万户,占全区总户数86.5%。甘泉、曹杨及万里三个街道实现绿色账户全覆盖。单位强制分类基本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型餐饮单位以及餐饮、果蔬类沿街商铺。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37处,建成再生资源中转站5座。甘泉路街道入围全市首批创建“生活垃圾示范街镇”,并于3月27日起开始公示。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区实现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全覆盖,并因地制宜探索湿垃圾就地粉碎处置工作模式,争取实现全覆盖的同时,不断提高垃圾资源有效利用率。”区绿化市容局有关负责人说,针对区域各个层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本区将从组织保障、系统推进、社会共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梳理短板、理清思路、整合资源,有效推进各个环节工作,不断提升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成效。

记者获悉,今年本区将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四大目标任务。一是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全区实现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70%以上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10个街道(镇)积极争创“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镇”。二是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建成712个“两网融合”服务点,中转站10座,全区干垃圾日均控制量不高于1060吨,湿垃圾分类量日均高于332吨,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高于173吨。三是因地制宜探索湿垃圾就地粉碎处置工作模式。在10个街道(镇)的居住区进一步深化、固化居住区湿垃圾就地粉碎处置工作模式,在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建设湿垃圾就地粉碎处理设施。四是《条例》贯彻实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举办垃圾分类及《上海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为主题的系列普法活动,组建2支宣讲队伍,成立10支志愿者队伍,举办100场宣传活动,覆盖约268个居(村)委,发放50万份宣传海报及资料,人人知晓、普遍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