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居民区,小区居民常常会看到一位穿着志愿者马甲的阿婆来回巡视,只见她一只手拿着大扫帚,哪里有垃圾就清扫到哪里;另一只手握着垃圾袋和火钳,看到小区道路上或绿化丛中有白色垃圾就“钳”起来放入垃圾袋,真的忙个不停,常常是汗流浃背。这位阿婆就是复旦居民区党总支第三党支部的支部委员,也是垃圾分类及“创文”工作的党员志愿者。
居委干部和邻里居民都称赞道,这位阿婆经常放弃休息,从不计较,从无怨言。阿婆热衷社区公益服务,她常常说:“小区的事就是我的事,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作为一名老党员,为小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心里踏实,也很高兴。”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人老,党性意识不能削弱
复旦居民区第三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退休党员占90%。老龄化程度较高。“创文”初期,许多退休党员认为“创文”工作非常重要,但主要应该由居委会年轻党员干部和在职党员挑起重任,因而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太高。
当第三党支部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做起老党员们的思想工作,在沟通交流时强调:“我们老党员,人老心不能老;人老,党性意识不能削弱,只能增强。老党员要发挥余热和作用,继续为青年党员和干部做出表率。”同时,鼓励老党员们在身体条件容许的情况下,走出家门,参与到参与小区治理、垃圾分类、“创文”、建设美丽社区等工作中去。经过耐心细致做工作,如今参与小区垃圾分类和“创文”工作的党员志愿者从“创文”初期的5人发展现在的18人。他们不定时值班,在小区巡逻,发现各种问题及时反馈给居委会,尽快予以解决。
同时,针对退休党员体弱特点,第三党支部以为老服务为重点,建立老年党员服务队伍,使这支队伍能够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引导老党员不忘初心、回归社会、继续前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让“创文”深入人心化为行动
目前,第三党支部不仅在“创文”氛围营造上做出许多成效,更是让“创文”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创文”,人们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小区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和细胞,“创文”工作如何在小区顺利开展显得尤为关键。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通过团结协作、迎难而上,在一轮轮严格督查督导过程中,发现问题、限时整改,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钉钉子、啃骨头”,使小区面貌都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
由于党员们积极带头参与“创文”,“创文”知晓度越来越高,小区“创文”氛围愈加浓厚。在小区大门处,居民进出时都能看到“创文”宣传广告;每个宣传栏都有分工,有的张贴着市民公约,有的张贴着公益广告宣传标语,有的张贴着善行义举的好人好事;花草丛中,还能看到物业设置的宠物便纸箱,倡导居民文明饲养宠物。
“通过‘创文’,每一个大家都感受到,社会风气越来越好,社区居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居民养狗也得到了规范,‘创文’起到了良好作用。”用许多居民的话来说,现在的小区环境让他们觉得很舒服。
让垃圾分类理念“老少同行”
第三党支部所在小区居住的老人也占大多数,针对老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概念不太清楚、不太理解的情况,支部党员们不嫌其烦、反复简单地给他们讲解生活垃圾分类法,使老人们对垃圾分类从不清楚到逐步了解,最终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为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宣传工作必不可少。第三党支部不仅加强党员干部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还让更多的党员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提高党员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让垃圾分类工作成为党员的自觉行为。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老党员们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他们也愿意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孩子,让暑假在家的孩子们参与公益活动,从小培养他们怀揣一颗公益心。所以,开展“老少同行”活动,配合垃圾分类推广实施,无疑抓住了时间节点,摸准了老人的“心脉”,给了不少退休在家的老党员参与公益活动的好机会,使他们更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让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始终
第三党支部党员们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一位党员腿脚不方便就坐着轮椅来参加,她说:“离开工作岗位多年,虽然现在腿脚不灵活,但还是感谢党组织的关怀。我一定认真学习,发挥好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有的老党员在学习过程中还认真做好笔记,回家后撰写心得体会。他们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充分认识到人虽然从单位退休了,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能褪,要始终听党的话,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自己的余热,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在大力推进和加强支部党建工作过程中,第三党支部以创新为动力,突出“抓规范、强基础、优服务、提质量、创特色、树品牌”,积极探寻居民区党建工作有效载体,将支部建设的理念和方法植入党建工作,形成了“一个支部一面旗”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如今,“一个支部一面旗”已成为复旦居民区第三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将党员群众的智慧凝聚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