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建于八十年代的赤二小区“一棒接着一棒跑”,末梢治理没有停歇,先后通过美丽家园、雨污水分离,并启动“全岗通周周转”项目,致力打造宜居、宜乐小区,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施策,小区环境和物业服务品质日渐提升。
条线围着基层转:智能健身苑建在“家门口”
在小区南、北侧,各有一个“升级版”健身点,占地约9000平方米,冠名益智健身苑,是2019年市府实事项目,庞大的锻炼器材群,串起了居民健身的“毛细血管”,成为居民家门口智能化、人性化的健身驿站。
2000年,曲阳路街道建造赤二健身点,曾获全国市体育优秀实事工程奖。这次,区体育局将原本健身器材统一更新,配置上海最先进、最有科技含量的体育健身器材,除太极揉推器、上肢牵引器、转腰器等,还加入太空漫步机、智能竞赛车等“新元素”。针对居民体质肌力不足,设置了背腹肌训练器、骑马器等。此外,考虑老年人特点,安装了颈腰、压腿按摩器等。智慧健身房是社区第一家,置于超大遮阳棚下,具有身高、体重、心率、握力和仰卧起坐等13项身体测试功能。全部9套21件锻炼器材集健身、益智、休闲于一体,应有尽有。
每个项目旁都竖有指示牌,通过文字、图示,介绍器材功能、使用方法,居民可扫描二维码下载与之相关的健身教学视频。明亮的色彩、清晰的标识、多元化的功能,满足了不同人群需求。健身区域铺设了红色塑胶步道,降低了健身风险,还有凉亭、滑梯、儿童迷宫,犹如一个小型体育公园。在赤峰块小花园建有亭子和长廊,也是休闲好去处。
“运动使生活更美好”的健身热在社区渐起,不仅是老年人,也越来越吸引年轻人。每当人们走出家门去健身时,总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器材。居民张先生每天买完菜,都乐意来健身苑练上一练。他表示,“家门口的健身苑建得好!是老百姓休闲健身好去处!”
街道围着社区转:垃圾堆点成“景观房”
以往小区内散落的垃圾多,推行垃圾分类后,存在将无法归类的垃圾到处丢的现象,建筑或大件垃圾如何解决?摆在了居委、业委会、物业面前。
经多次实地勘察,道路边和远离居民家的2个简易大件垃圾厢房拔地而起。初次试水,效果显而易见。由于点位选择不构成对居民生活影响,风平浪静。
今年4月,在街道指导和支持下,将厢房改造成混凝土钢架构,加盖顶棚,铲车可直接进入棚内作业。赤峰小区垃圾厢房安装喷淋设备,减少清运时产生扬尘。赤峰路370弄19号厢房收纳毛垃圾;370弄3-4号厢房一隔为二,一间堆放大件垃圾,一间堆放袋装建筑垃圾,业委会配置驳运车,由专人负责集中归置。堆点外观进行了美化,不知者不知道这是个垃圾房。2个厢房启用后,小区垃圾全部收入厢房,零星垃圾堆不见了。
赤二居民区的拆违成功也在于街道的率先垂范,在“公字头”违章上动土。地处曲阳路610弄18号,原有阳光之家、理发店、供水站和爱心超市4座公益建筑,现违章建筑不复存在,变身停车场,增加了11个车位。
居民的拆违,居民区采取“逐排拆除,循序推进”的做法,370弄27-29号北立面违章情况严重,居民把厨房外移或扩建储物间。居委人性化操作,拆违时保留居民水斗,安置统一型号水斗。在街道第三方压阵下,拆违没商量,起到示范效应,施工队一鼓作气完成任务。
小区围着居民转:“小小区”合并添“助力器”
面积为8万余平方米的赤二居民区原有峰青、石油大楼和赤二等3家业委会。
2019年头上,赤二居民区将剩下的赤二与石油大楼合并为一个赤二业委会。党总支书记杨宏坦言,“同一小区多个业委会,政策多门,各自为政,整个小区建管往往意见难以达到一致,不仅事倍功半,还人为产生不必要矛盾和阻力。根据有关规定,道路共用、设施共用、同一个物业管理的小业态业委会完全可以合并。现在看来,这条路虽走得艰难,但走对了,工作也理顺了,变“阻力器”为“助力器”。”
石油大楼是幢单位房,有90户居民业主,由于没享受到居民区政策红利,意见很大。可原业委会不愿合并,断言“没有商量余地”。随着石油体制改革,办公场地调整,单位撤离大楼,楼内居民要求“归顺”的呼声高涨。赤二居委会领导班子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终于成功攻克“堡垒”。
赤峰路370弄6号的二次供水改造也着实令居民难忘。由于原先不彻底,水箱水质得不到保障,居民喝的是锈蚀管道输送水,居民联名上访。党总支多次召开联席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居民喝上了健康安全的饮用水。
“生命通道”的故事也在小区不胫而走。赤峰路370弄20号和24号间的路况狭窄,附近老年人居多,一旦发生意外,救护车进不来。业委会成员刘君秋提议,“拓宽小径打通生命通道”,“三驾马车”采纳民意,羊肠小道拓为“生命通道”,居民拍手称快。
杨宏感触地说,“人民至上理念是提升基层治理的基石。”随着全岗通周周转治理的展开,物业质价双提升、增添门禁对讲系统、安装“喇叭广播”系统、新建非机动车棚……一系列治理项目提上了议事日程。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真切流露出对居民区工作的认同。
您看了以后,对这里的社区末梢治理感觉如何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