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虹口区江湾镇街道池沟居民区的8号楼被《学习强国》报道了

2020年11月03日 10阅读 来源:虹口区 2020/5/20

位于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的池沟居民区有一个鼎鼎有名的8号楼,参观过的人无不佩服地竖起大拇指,就连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都慕名前来采访,它就是位于虹口区江湾镇街道虹教小区的文迁路8号楼。

8号楼声名在外,并不是因为它有高大上的外观和奢华的内饰,它只是众多传统小区中的一座6层普通建筑,所不同的是它创建了精神文明的氛围和浓厚的文化气息。说起它的变化,就不得不说说它和周云坤的故事。

不忘初心,俯身播种文明与希望

8号楼属虹教小区,从名字就猜得出来,最初小区居民以教师为主,这是当年虹口区教育系统分配给骨干教师的配套房。周云坤便是其中的一员。自打有这群文化人的入住,池沟居民区也平添了几分书香气。

1993年,时任长青中学校长的周云坤老师一家,搬入8号楼。多年来,他以一名老党员、退休老教师的身份发扬蜡烛精神,默默奉献,并以身作则,以党员示范作用,带领身边的居民群众,齐心协力,创建社区精神文明。他热爱社区,热心公益服务,曾先后担任楼组长、业委会主任和居民区党总支委员。自虹口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以来,周云坤更加重视楼组文明建设。

创新思维,打开社区文明建设新思路

随着时代变迁,8号楼的结构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当年的骨干们,都到了退休安享晚年的时候,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其中的一些人搬离了老楼,迁入新居。楼里来了租房客,而且一下子冒出了4户,数量占了楼组的三分之一。

这些新上海人的到来,打破了楼道原本的平静。因为年龄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楼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高空抛洒生活垃圾、公共区域乱丢烟头、年轻人不规律的作息,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影响了楼道的整体形象,更重要的是成了邻里矛盾的导火索和楼道安全的隐患。

认知差异造成的不和谐,可能是所有居民区最为普遍、也是最头痛的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周云坤在思考,怎样才让这些新上海人及时融入“文明楼组”这个大家庭呢?为此,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卸任的老组长周云坤和新组长吴月增动足了脑筋,也下足了功夫,在一次次的讨论中,一个崭新的思路被开创出来——“楼组长约谈租房客制”。

创新办法,牵手新老上海人融为一体

要想让租房客跟上节奏,快速“破冰”是关键。周云坤和小吴组长打破僵局,主动上门拜访新进的租房客。首先由新、老楼组长代表原住居民,欢迎他们的到来,同时要求他们变客为“主”,不做外人。再请租房客填写由居委提供的基本情况表,这样等于是用最短的时间打破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大家一下子熟悉了起来。然后再趁热打铁,介绍8号楼的光荣历史,并送上书面的《8号楼文明公约11条》,请他们共同遵守和维护。约谈后没几天,大家发现楼道里出了个表扬榜,“大家长”周云坤及时对看到的每一点进步,进行公示表扬。这样,一下子从思想上统一了8号楼居民的认识,让人人都有了维护“文明楼组”的意识和荣誉感。心往一处想,8号楼里的人成了一家人。

坚持创新,探索中寻求楼道文化之变

时代在变化,8号楼的楼道文化也在逐步升级,它经历了“美丽楼道”“漂亮楼道”“人文艺术楼”的三级跳。一开始的“美丽楼道”以“环境整洁”为主题,要求每个楼层的居民各自包干清洁自家门前的一段公共区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8号楼成为小区里最干净的楼道。连物业公司的卫生员都开玩笑地说:“要是每个楼道都像你们8号楼这么干净,我就要失业了!”

2015年,在楼组议事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将“美丽楼道”升级为“漂亮楼道”。这次是以“环保”为主题。在周云坤和太太的带领下,大家纷纷从家中抱出了自己最喜欢的绿植、花卉扮美楼道,绿色的盆栽将楼道点缀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定时为每个楼层的花卉浇水,成了周云坤老两口最上心的事。

在当时具有超前意识的“美丽楼道”一下子成了周围楼组的效仿对象,一时间,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有句话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用在这里,一点不夸大。2015年8月18日,上海电视台对8号楼的事迹进行了采访并播出,同年9月8日,中央电视台也闻讯而至,对8号楼的人和事进行实地采访。

勇于突破,打破光环重塑楼道文化魂

2019年年底,在新、老两位楼组长的召集下,8号楼12户全员出席楼组议事会,居民们共同拍板,定下了将“漂亮楼道”再次升级,创建“人文艺术楼”的方案,同时在小吴组长的提议下,大家一致通过,因周云坤两夫妇年事已高,为楼道绿植浇水的事由各楼层住户自行负责。

这次会上还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在保留“漂亮楼道”绿植创意的同时,增加两个新的主题,一是,创办首个“楼道摄影作品展”;二是,创办首个“楼道格言文化长廊”。

摄影展是居民们用来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8号楼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参观者。只要你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的美好瞬间,都可以发布在展板上,让楼里的家人们一同分享。摄影展的处女秀就是由周云坤先生拍摄的“祖国美”摄影作品展。这是周云坤退休后,背着专业相机,自费走遍祖国各地,积累下的摄影作品,是他眼中的“最美祖国”。当你步入楼道,游走于这些作品之中,便犹如跟着他一同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创建“格言文化长廊”,是受“贴春联,合家欢”的中国传统习俗启发。这个创意一提出,就得到了楼里居民的积极响应,每家每户都拿出了自己的家训珍藏。这些富有文化之魂的传家宝拿出来,等于是毫无保留地向所有人展示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终于打破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闭户格局,邻里之间敞开了心扉,彼此多了一份了解,也更加信任和宽容了,楼道真正成了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育之有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

在周云坤等人的倡导下,楼道文化建设氛围越来越浓,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8号楼的楼道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更多的年轻人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近日,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8号楼的楼道文化已全新改版,焕然一新的8号楼成了众人羡慕的对象,更可喜的是楼里一位租房客决定再也不走了,买了产权,摇身变成了房主,因为他觉得8号楼是最美最温馨的家。

最让周云坤高兴的是,多年的精心培育,有了成果。楼道文化这种修身修德的意识,从墙上走进了人们的心中。以前清洁楼道、扮美楼道是谁也不愿做的事,现在总有人悄悄地抢着干。“楼道是我家,服务为大家”的理念在每一户居民的心中扎根,更体现在8号楼每一位年轻人的行动中。

当你信步走入8号楼,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优美的琴声飘扬,看到人们亲切的笑脸,绝对听不到大声的喧哗或争吵。有问题大家都可以在议事会上商量解决。8号楼奏响了动人的“欢乐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