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共建中实现共赢共享 杨浦四平深耕“环同济”党建

2020年11月03日 10阅读 来源:杨浦区 2020/8/6

2002年开始,从拥有500多家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企业、10亿元的产值,到2011年拥有1700家设计企业、180亿元的产值,再到2015年产出规模超过300亿元、2019年达到460亿元,面积约2.6平方公里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这里不仅是杨浦未来发展的一个巨大引擎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全国范围内“知识创造效益”最为典型、最为成功的区域之一。作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主战场社区,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基于这一实际,紧紧围绕“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将其作为街道党建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以党建链搭扣产业链与企业链,深耕“环同济”党建,不断擦亮四平新名片。

良性互动,打造“环同济”社区共同体

所谓“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是指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核心,以创意和设计产业、国际工程咨询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科技产业三大集群为特色,面积约2.6平方公里的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产业的聚集给社区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现实的挑战。如何探索实践新的工作机制,以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如何推动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以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创新引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街道党工委面前的重大课题。经过充分调研,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利用自己地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核心带的区位优势,发挥同济大学人才、学科等优势,加强街校联动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共赢。

从2005年开始,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便与同济大学23个部门和学院开展合作共建,共建项目累计达到220多个,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一起谋划和推进区域发展、一起组织和参与重大活动、一起建设科技园区和经济园区,并借助大学校区、科技园区的知识、技术、信息等优质资源服务社区。在高校资源溢出社区的同时,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还秉持服务“环同济”就是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理念,通过“党建 街校合作”机制,按照“业态升级—艺术嵌入—文化再造”的建设路,利用同济大学的专业学科优势,改造美化了辖区内的道路、绿化、墙壁、电话亭等公共设施。

走进四平路1028弄,一个名为“好公社”的时尚社区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原来,这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院长娄永琪的杰作,而这只不过是街道党工委利用同济大学专业学科优势,促进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不仅如此,从“四平空间创生行动”“我们的百草园”到“睦邻家园”自治建设;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到大学教授与“小巷总理”互换讲台;从率先引入“社区规划师”理念到签约实践“社区政工师”、合作共建“社区党校”,街道紧紧依托同济大学这一优质资源,让高校资源得以溢出到社区,既释放了高校创新的活力,又焕发了辖区的社会原动力,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联建共建,建设“环同济幸福生活圈”

“好公社”外景

社区建设离不开社区单位的共同参与。为此,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加强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内大单位大企业及“两新”组织的联建,以“党建 大单位 ‘两新’组织”合作共赢机制为依托,围绕社区治理需求和各类人群服务需要,促进交流、解决问题。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为此建立了处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通过“一线工作法”,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助商、强商等工作,优化企业投资环境,让企业感受到党组织的独特作用。与此同时,街道还组建行业联合工会,重点推进“环同济”中小企业工会建设,并建立了企业与社区的相关沟通渠道。

加强人才服务工作是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加强街校联建的又一手段。为此,党工委以四平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孵化和培育工作中,通过不断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在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实体场地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对社区各类便民服务、志愿活动等进行资源整合,积极建设“环同济幸福生活圈”。

与此同时,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还通过做好公共服务,建设“环同济公共服务站”,围绕区域内的国际设计中心以及同济科技园、邮电设计院、市政设计院等“环同济”核心区域,着重做好环境整治、道路美化、治安稳定工作;依托同济大学设计、土木工程、环保等优势学科的溢出效应,街道有关部门吸引设计、工程咨询等创意类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从而形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杨浦区四平路街道为“环同济”企业职工提供医疗、教育、就餐、居住等生活便利服务,从而营造出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齐心协力,构筑“环同济”党建大格局

不久前,服务“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新载体——“四济人家”党群服务站正式揭牌成立。该服务站服务“环同济”近3000家知识创新型企业、3万余名企业员工,直接辐射周边7所大中小学、6个居民区,为2万多名师生和党员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四济人家”作为“党建带群建促社建”的具体实践,不仅仅是杨浦区四平路街道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创新创业的重要党建载体,还被定位为党群服务的“便利店”、创新创业的“百老汇”、社会交往的“大客厅”和社区生活的“芳草地”。通过搭建这一平台,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可以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上下互通、左右互联的党群联动机制,增强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中天大厦党群服务站,记者看到,宽敞而整洁明亮的站点为广大白领党员开展党建活动、接受党性教育、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场地。据了解,该站经常举办党课六点半、午间一小时等活动,深受广大党员和白领青年欢迎。

今年以来,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推出的“环同济”联合党课和“四济承风”月度巡回党课两个系列已经成为深化“环同济”党建的“引擎”。原来,这是街道党工委通过充分挖掘区域内优质资源,邀请同济大学有关专家、社区知名人士组成讲师团定期为广大党员、居民和白领作党课报告。至今,已经围绕防疫、“四史”学习教育、革命故事等举办了数场党课讲座,并同步进行线上直播。大家踊跃留言,热烈讨论,线上线下参与党员、网友共计24.9万余人,留言点赞超过1万人次,取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金晔告诉记者,两个党课系列是在打造“环同济”党建品牌方面所做的一些新的探索,目的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党建覆盖面,占据主阵地、凝聚正能量、畅通主渠道,让“环同济”广大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青年白领更容易接受到党的教育,更主动学习党的知识,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激发凝聚四平地区爱国主义的力量。

如今,随着街道与“环同济”周边各类单位进一步密切合作,一种共建共赢共享的大党建格局正在形成,从而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