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浦长海发挥基层治理优势 打造社区防疫共同体

2020年11月03日 10阅读 来源:杨浦区 2020/6/5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杨浦区长海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市、区各阶段工作要求和部署,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发挥社区治理优势,全面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措施,优化和提升治理能力,经受住疫情“大考”的检验,筑牢社区防疫的有效防线,进一步夯实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挂出“作战图”:突出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3日,长海路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发布《长海路街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统一部署防控工作,建立横向信息快速传导,纵向责任层层压实的响应机制。

一方面,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防控工作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管理协调组、综合保障组、宣传保障组、社区平安组、督导指导组等6个工作组。街道党工委协同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管中队等双管单位,以及上海体育学院、海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建立统一高效的工作网络,形成国内重点地区来沪返沪人员服务管控机制、行踪核查管控机制、境外回沪人员接运闭环机制等联防联控措施。截至6月1日,联合排查登记国内重点地区来沪需居家医学观察人员1811名,其他地区来沪登记、纳入健康管理3641人,完成接运境外返沪396人。借助“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平台,对源自道口、航运、移动通信、药店等场所的大数据名单开展行踪轨迹排查340批次共3488人。所有人员均实现当天排查当天管控。

另一方面,建立“街道党工委-片区-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居民区块-楼组”五级社区防控体系,通过党建引领,将辖区划分成7个片区,实行包干制度,每个片区由1名处级领导定点负责,全天候掌握责任区域内的防控动态。在五级防控体系下,居民区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主动对接需求、整合资源、加强协作。疫情发生以来,先后有22家共建单位,向居民区累计提供了506人次的志愿服务,协助居委、物业服务企业完成门岗“三必”(人员进入必询问、必登记、必测温)、口罩预约登记、整理临时快递货架等工作。还有一些共建单位利用专业优势从“技防”层面提供帮助,缓解社区防控压力,例如建设银行包头路支行为星云居民区、梅林居民区等开发了智慧社区疫管理系统程序,极大方便了居民区开展工作。

构建“群防网”:紧紧依靠群众,打赢“人民战争”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区命运共同体’中的一环,我理应出力守护我们的家园。”中原路99弄的李先生为小区捐赠测温枪时如是说。2月上旬,辖区130个住宅小区采取封闭式管理,但由于市场供应不足、物流不畅,街道采购的红外线额温枪一时难以满足需求。在此情况下,街道通过居委会、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征借(收)测温枪的倡议书,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支持,他们迅速行动,或是拿出自家使用的,或是通过海外亲友代购,或是向自己单位申请……在不到2天的时间里,就为街道征集到41把测温枪,切实保障了住宅小区封闭式管理的贯彻落实。

人民群众不仅仅为社区送来了测温枪,在长海社区,社区志愿者、志愿者团队踊跃报名参加社区防疫战。有一家两代三口人齐上阵的家庭,有16名阿姨组成的“红色娘子军”,有从专业角度为居民绘制“疫情防护图”的医学博士,有指导居民科学解压的心理医生,有把亲子活动课堂搬到线上丰富居家生活的高校教师,有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买菜攻略的“美食达人”,有为社区捐献防疫物资的洋女婿,有报名担任翻译的外国友人……在长海社区居住生活、学习工作的每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凝聚起磅礴的力量,释放温情,传递信心,共克时艰。这场“人民战争”,处处彰显着“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受”社区共同体人民的力量。

此外,各类群团组织也在疫情防控中积极整合资源、筹措物资。妇联、工会、团工委等跨前一步,主动联系辖区近40户援鄂医护人员家庭,了解其家属的生活困难,送去必要的生活用品和防疫用品,为需要课业辅导的医护人员子女联系辅导老师。社区基金会与区红十字会、爱心企业携手发起“致敬逆行者”公益活动,向辖区援鄂医疗队赠送251份价值近6万元的营养大礼包。商会企业累计捐款捐物30余万元。侨联向滞留海外或暂无回国计划的留学生,发放145套“侨爱心健康包”等等。

下足“绣花功”:追求精细管理,织密“防疫针脚”

守牢社区大门是防输入、防扩散、防反弹的关键。街道按照防控要求对辖区130个住宅小区(其中有物业的封闭小区107个,部队小区20个,开放式区域3个)、酒店式公寓、旅馆等进行分类管控,协同有关职能部门捋清经纬线,织密“防疫针脚”。

对住宅小区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对外来人员、车辆严格管控,专人为居家隔离观察人员领取快递、配送必需品;对居家隔离观察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实行专人、专桶、专车,定期、定点、定路线清运,筑牢社区防控第一道防线。

针对闸殷村、36宅、虬江散居地等开放式区域,街道通过设置管控点,安排专人值守,对所有进出人员和车辆加强管控的形式实行封闭式管理。以虬江社区为例,街道会同派出所、海军驻区部队后勤保障部共同调研,制定管控方案,及时封锁虬江社区内的各种互相连通的“阡陌小道”,只留出必要的主干道,并在重要道口增设4个管控点,搭建3顶帐篷,由居委会、派出所、部队后勤保障部派员实行24小时全天候驻岗,按照“三必”要求严防死守,对进入小区的车辆、人员一一询问、登记、测温,居民凭“出入证”进出小区。从而实现在开放式散居地落细落实封闭式管理,确保了疫情防控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

由于辖区内医院、企业集中,衍生出了较大规模的租赁房市场。对此,街道对辖区25家规模租赁房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检查指导,明确要求租赁房管理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会同派出所,摸清“日租房”底数,“通过“以房管人”强化房东和租客的防控意识。在加强管控的同时,也强化对商住楼住户的服务。当了解到东方蓝海酒店式公寓内有近400户居民因无对应居委会管理,无法进行购买口罩预约登记时,街道协调黄兴花园居委会抽调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上门为东方蓝海酒店式公寓居民办理登记,受到广泛好评、高度认可。

跑出“加速度”:推进复工复产,铺设“复苏轨道”

一手抓疫情防控毫不松懈,一手抓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街道不遗余力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奋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方面抓实条件管理。实行备案制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牢牢守住上理工科技园区、上体科技园区、上海杨浦都市园区、东方蓝海、国华广场、133广场等商务楼宇主战场。结合一线工作法、大调研、楼宇整治等工作,组织干部深入走访辖区中小企业近200家,指导企业从排摸员工情况、制作发放出入证、开展公共环境消毒、储备防控物资、建立健康档案等方面细化落实防疫措施。为企业提供购买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渠道,以解燃眉之急。鼓励引导企业采取居家办公、错峰上班等多种方式有序复工复产。

另一方面抓实政策帮扶。一是及时把中央、市、区各级出台的惠企政策带到企业,把企业关心的资金紧、物资缺、用工难等问题解决好。二是及时调解企业租金、劳资纠纷和投诉,做好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相关的政策解答。三是开展“疫情对企业影响”调查工作,推动实现动态掌握信息,完善惠企政策,精准服务企业。

用好“金话筒”:强化舆论引导,讲好“长海故事”

牢牢把好舆论风向。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街道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针对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科学采取防护措施。截至发稿,街道“长海红湾”微信公众号平台,累计编发微信410篇,总阅读量148012次,其中与防疫相关信息224篇,占总篇数的55%,阅读量达93848次,占总阅读量近70%,营造了风雨无阻、一往无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把舆情看作人心的晴雨表、社会的探照灯,密切关注、及时处置各类舆情信息。共处理和回复网络舆论监督21件,收集整理报送疫情类社会舆情2组。“12345”热线共受理疫情类工单999件,按“即接即办”原则快速响应处置,做到一日一报、当日结案,实现简告率、处置率及结案率均达100%。收到表扬信2件,表扬工单3件。上报区热线办典型案例1件,被区网格中心月报采纳,同时被新民晚报和青年报APP转载。

讲好长海抗疫故事。街道深入基层挖掘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一线民警、机关干部的感人事迹,创作“沾泥土”“冒热气”的鲜活报道。《买不到菜?错!杨浦长海一小区社工妈妈6小时自制菜篮子攻略》《122个小区封闭式管理,测温仪不够,咋办?这一幕“众筹”暖人心》《疫情中的上海“城中村”》《外籍志愿者助力长海路社区抗疫》等55篇报道,先后在人民网、学习强国、上观新闻、东方网、上海杨浦等10多家央、市主流媒体登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