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守住社区这道防线,是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面对社区疫情防控的艰巨使命,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冲锋一线,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带领广大群众凝聚起众志成城、齐心战“疫”的磅礴力量,在社区战疫的“主战场”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释放光和热。
发挥堡垒作用,坚守社区“主阵地”
为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让社区各级党组织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街道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迅速部署,200余个党组织(“两新”组织)迅速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联防联控,全方位细致排查疫情,牢牢守住社区疫情防控“主阵地”,确保在第一时间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在这场“疫”战中,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属地防控责任,广大党员干部披荆斩“疾”,立足职能职责,坚守防控疫情最前线。
在党建引领下,社区“三驾马车”全力作为、同向发力,34家物业主动对接居民区党组织,形成合力。面对防疫物资短缺,防疫形势复杂多变等巨大困难,各级党组织毫不犹豫,动员发动,第一时间全员投入“疫”战,守住小区门,管好小区人,织就严密“防控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第一时间召回休假人员,全员投入抗“疫”,担负起社区重点地区返沪人员疑似病例、居家隔离对接管控,以及境外旅返来沪人员的接送、隔离管控,每天上门询问、登记、测体温等任务,经常工作至深夜,风雨无阻。四平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四平城管执法中队等党组织主动请战,在街道的统筹调配下积极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及时排查宾馆、餐饮店、菜市场、商场、沿街“五小行业”疫情情况,为社区筑起一道道“防护网”。
当好党员先锋,筑起社区“安全墙”
“党组织在、党员在,防线就在!”面对街道辖区内97个自然小区既有老旧小区、开放式街巷,又有高层商品房等不同类型特点,居民区各级党组织将小区划分成若干网格,配强党员网格员,将防控责任落实到人,严守社区战“疫”的“最后一公里”,为一个个自然小区筑起抗“疫”的“铜墙铁壁”。居民区各级党组织肩负重任,强堡垒、聚力量,主动牵头,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当好社区疫情防控的信息员、宣传员、咨询员、战斗员,走街穿巷,挨家挨户,地毯式排查外来人员信息,挂图作战,三色标注,以房查人,摸清疫情防控底数。同济新村、密云、鞍山四村第三小区、鞍山一村第三小区等居民区党组织针对小区户数多,居住人员复杂等实际情况,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志愿者参与疫情摸排,登记信息,建立台账,精准掌握居住人员情况,对重点返沪人员做到随时关注,按要求实施隔离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严格做好管控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劝导居民戴口罩、不聚会、不恐慌……
公交新村居委会主任贺海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揽下了收集居家隔离家庭生活垃圾这个相对危险的工作。她说:“你们的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我家孩子已经工作了,这个活儿交给我来。”鞍山一村第三居委会主任胡毓勤说:“作为居委会主任,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面前冲在前,我必须怎么做。”为做好居家隔离人员观察工作,胡毓勤每天一个个电话联系了解返沪前情况,上门宣传隔离观察要求,主动提供各项服务。鞍山八村党员刘根生、张世英表示,“我们党员在关键时刻就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在抗疫斗争最前线,为大家做好榜样。”鞍山三村党员吴解腾与党员妻子张爱华第一时间走出家门,加入社区抗疫志愿者队伍,协助居委干部排查疫情,发放出入证,每天值守在小区大门口,为小区安全尽心尽力。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正是一个个“他们”,筑起了社区防控“安全墙”。
做好头雁先行,担当社区“排头兵”
在这场“阻击战”中,社区200余名“领头雁”主动扛起疫情防控的“硬核担当”,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和铁肩担道义的胸襟,义无反顾,逆行而上,舍小家为大家,将坚定的初心使命书写在社区防控最前沿,书写在广大群众心坎里。他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用脚步丈量大街小巷,带头冲锋一线阻断疫情。
同济绿园“一肩挑”书记、主任石烨,在疫情防控期间,祖母不幸离世,为了不耽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她只请了半天假告别亲人,回来后立即投入防疫工作,她说:“作为书记、主任,我就要为居民做出事情来,作为居委带头人,自己奋力去做了,居委干部们就不会甘于落后的!”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书记陈华每天带领居委干部奔走在小区的每一个角落,排查疫情,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服务。他说:“我是书记,在关键时候要顶得上,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为居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这是我的责任。”同济新村居民区书记张立民说:“疫情来了,党组织主动牵头抓实防控,就能让群众少一分担忧,多一分安全。”鞍山七村“一肩挑”书记、主任孙剑面对居家隔离人员情绪波动的情况,主动上门沟通、关心、安抚,用真情感化隔离人员。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领头雁”“小巷总理”个个变身“指挥员”“协调员”,日夜“连轴转”,与疫情“赛跑”,用自己的辛劳和坚守释光热,让疫情期间的社区更有温情。他们用行动践行初心,做到民有所需、我必有应,用爱心关怀邻里街坊,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无私忘我、负重担当,用奉献和汗水当好社区防控“排头兵”。
集结先锋下沉,充实社区“生力军”
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街道机关党员干部全员下沉社区,第一时间向社区一线输入“新血液”,充实社区疫情防控“生力军”。在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统一指挥下,这群“生力军”主动承担疫情防控任务,彰显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过硬作风。
鞍山路310弄居民区因小区分散,人手吃紧,下派党员周长青主动请缨,坚守一线,协助居民区坚守小区“大门”。鞍山七村下沉党员周千里,连夜协助居民区做好小区封闭管理,日常做好疫情排查、为隔离居民代买代办生活用品等工作。同济新村下沉党员吴盼盼,在自己隔离期结束后,第一时间支援居委会,协助居委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每天排查和登记返沪人员信息,为居家隔离的家庭买菜、送快递和倒垃圾,监测体温,预约登记购买口罩,处理“12345”热线问题……上海市政设计院、同济科技园区等单位及时抽派近100名党团员志愿者,组建突击队驰援社区,截至目前,街道和社区单位下沉居民区党员干部300余名,有效缓解了居民区人手不足、任务量大等突出问题。居住在铁岭路90弄、公交新村、铁岭50弄等居民区的在职党员,没有“宅”在家里当旁观者,纷纷主动走出家门,亮明党员身份,加入居民区疫情防控工作,他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居民的“安全指数”。
开展联动抗疫,打好社区“阻击战”
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各级党组织发挥强大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及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工作优势,党员干部群众齐上阵,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街道依托区域化党建、“两新”党建,主动与区域单位、“两新”企业对接联系,建立了“三个实现”对接联系服务制度,开展联动抗疫。同济大学、上海渔业研究所等45家区域党建单位主动加入社区抗疫工作,及时互通疫情防控情况,携手筑牢社区“防疫墙”,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战赢”。社区34家“红色物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力投入社区疫情防控,24小时值守小区大门,做好小区进出人员、车辆登记和体温测量,全面进行公共空间、楼道消毒,确保环境安全有序,日夜分小组加强小区巡逻,守护居民的健康安宁。社区疫情防控在“1 2”党建格局统领下,形成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疫情防控体系,有力推动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在社区编织起全员抗“疫”同心圆。
疫情防控以来,各级党组织成为群众心中坚强堡垒,广大党员成为群众“主心骨”,他们将一面面鲜红的党旗插在了战“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守护群众安全。他们是永远的红色“免疫力”,在社区防疫“主战场”释放光和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